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关于完善医疗事故处理机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医疗纠纷数量不断增加,加之医疗纠纷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致使现行医疗纠纷的处理机制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把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纳入合同规范的调整范围,对于患者弱者地位的保障、医德的自我约束、医疗纠纷的减少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入手,建议制订医疗合同法,将仲裁制度引入医患纠纷,并就医疗合同法的适用范围以及医疗纠纷仲裁的优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县建立全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至今,20余年过去了,村民自治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村民自治在全国各个地方的发展并不平衡。本文通过对甘肃省秦安县莲花镇村民自治状况的实地调查,试图找出甘肃村民自治建设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文中中国东部地区村民自治状况的资料来自有关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甘肃秦安县莲花镇村民自治状况的了解是通过对笔者设计的实地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一、秦安县莲花镇村民自治现状的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共选取了三个行政村,分别是莲花镇的曾梁村、槐龙村和小户村。三个村的经济发…  相似文献   
3.
苏一星 《人大研究》2005,9(2):24-27
列宁曾经指出:“什么是宪法?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真正承认这些权利的保障在哪里呢?在于人民意识到并且善于争取这些权利的各阶级的力量。”[1]可见,保障宪法实施的力量首先在于人民的宪法意识。宪法意识是指人的头脑对于宪法现实的反映,是对宪法各种心理过程的总称。它包括人们对宪法的产生、本质及作用的基本看法,对宪法的评价和理解以及其他宪法观念和想法。宪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在宪法产生前,资产阶级高举民主法治的旗帜与封建专制进行了反复的较量,这即宪政运动。宪政运动的目的在于限制君权保障人权,使国家治…  相似文献   
4.
试析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一直是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土地承载了前所未有的新内容,如何让农村实现快速发展,就在于如何看待由土地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找到诸多问题的根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从关于土地问题的“公地悲剧”[1]和“反公地悲剧”[2]表象入手,逐步理清土地问题的根源,并对其趋势作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首先要致力于构建法治政府,这既是法治国家的实现手段,又是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正面对有史以来最难得的构建法治政府的历史机遇。本文从法治政府的内涵、构建法治政府的内在动因、法治政府的标志和目标等入手,就中国构建法治政府的历史机遇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化权是少数民族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在当今社会它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保护与少数民族平等权、发展权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权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甘肃特有的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创造了丰富多样、与众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其文化遗产,将关系到这些民族的存亡与发展,将有助于增强这些民族文化在全球化和文化同一化过程中的竞争力,可促进少数民族成员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维护,同时对于连接民族感情、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传承并弘扬这些民族的文化,乃至促进我省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私人财产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已是我国法学界的研究热点,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四审的《物权法草案》因某些学者对其中有关“保护私人财产权”法律条文的质疑而被暂时搁置,这令诸多法学家扼腕。据此,以双方主要争议为基础探讨在我国立法保护私人财产权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8.
避诉是当代中国农民诉讼意识的主流形式。避诉意识既有传统的诉讼文化的制约,又由农村社会现实状况决定,还受司法制度的缺陷影响。它的存在,妨碍了农民自身权利的维护,制约了农村社会文明的生活秩序的建构,阻碍了农村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必须通过开展普法教育、推进司法制度改革、挖掘传统诉讼文化的合理内核等途径,实现农民诉讼意识由避诉向健诉的现代性转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两个典型案例作为切入点,分析阐述了我国现行法律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规定中存在着城乡二元标准,而以户籍为依据的二元赔偿标准是典型的身份歧视,应予取消。城乡居民人身损害赔偿应一视同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农民的这一底线权利应得到法律的保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