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5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解放创新者     
  相似文献   
2.
苏东斌 《理论前沿》2003,23(10):16-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动力是人的经济价值的充分实现;当“价值”转为“财富”,“劳动价值论”自然导致“要素贡献论”。这时“要素所有权”构成了市场经济分配制度的最终依据;个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有“劳动收入”、“要素收入”和“机遇收入”三种转变,利润也被分解为“社会收入”、“参与收入”和“创造收入”三种形式,劳动收入应有消耗成本和创造收入两部分构成,“创造收入”的形成提供了“利润分享说”的理论根据;社会要剥夺的恰恰是“超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关于“摆脱贫困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是以把生产力水平视作社会发展阶段的物质前提为出发点的,因而具有坚实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它一扫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传统体制下把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理想化的空想主义思潮,而这一点又是与经典作家的理论现实主义的思想方法一脉相承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实质是一种共同利益制;公有制的形式只能是责权利相结合的某种责任制;公有制的作用主要在于抵制对剩余价值的无偿剥夺。所以,无论是所有制形式还是分配制形式都必然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4.
1.“三个代表“论断最大的理论贡献是正确地回答了“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和“执政党的现代化“两大世纪性与世界性难题,它的意义甚至超越了“建党“,已经涉及到“建政“与“建国“;“三个代表“既是人民授权执政的基本根据,又是执政党巩固政权的唯一保障。2.能否成为“三个代表“重在三项根本制度的建设。3.“深化改革“制度的核心是以“生产力标准“去衡量主客体,从而坚持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开放“制度的核心是正确对待科学与知识,努力吸收人类的全部文明;“以法治党“制度的核心是从主体上反特权、反腐败,客体上切实保证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各项民主权利。4.应以“三个代表“为准绳来考察以往一切党建制度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企业制度的战略选择苏东斌1、当代中国企业新制度的形成,要面对三个“两难选择”:第一,要追求社会的稳定,就要力图保持与紧固现有的利益与权力格局,但这样做势必义会弱化改革进而扼制发展,最终还是会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而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就一定要...  相似文献   
6.
建议停用“民营经济”这一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的理论界与经济界(包括本人)大量地使用了“民营经济”这一概念。现在,我认为,这个概念是混乱的,应该停止使用。 本来,“民营经济”的提出既是针对着以往的“国营经济”而言,又是为了在政治上避开“私有化”之嫌。可是,“民营经济”中的“民”到底是指什么?是指“公民”、“居民”、还是民间?其实,既使以往讲的“国营”也必须由被“条条”或“块块”所委托的一  相似文献   
7.
苏东斌 《奋斗》2008,(10):28-31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中,还没有哪一座新兴城市能够像她那样对全国产生着巨大影响,并引起世界的广泛瞩目,她就是中国经济特区的典型——深圳。  相似文献   
8.
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与环境──’95中国·深圳现代企业制度研讨会侧记苏东斌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须同时解决两大经济问题,即明确产权关系和创造竞争环境。如果忽视了后者,当然是再好的体制也无法运行;而忽视了前者,则根本就不会具备市场经济存在的基础与前...  相似文献   
9.
一、国有企业的性质与特点1.国有企业的性质作为企业一般,必须而且只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它的经营机制必须而且只能体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要求。可是,作为国有企业,它却有着相当特殊的性质与功能。据国际货币基金会组织的有关资料表明:到70年代中期,不包括美国在内的50个国家中,国有经济的生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为9.5%,包括美国在内的70多个国家中,国有经济资本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形成的总值的比重平均为16.5%。古今中外的国有企业现状说明:(1)它的存在与基本社会经济制度的“主义经济”无…  相似文献   
10.
如果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新世纪头2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的话,那么,如何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支持下形成稳定、快速、健康地发展,就是一个最前沿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我认为,这里的核心应是如何挖掘体制中的动力源泉问题,亦即如何使人的经济价值得到充分实现。笔者将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论述。 一、确认要素贡献 第一,无论是作为一个“生产要素”的“人”,还是作为一个“根本目的”的“人”,都必须通过并获得激励去实现个人的经济价值。在今天,更可以用发挥先进的生产力、启用先进的文化,从而确保社会主体——人的根本利益的实现,即可以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