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深化实践健康中国建设战略中健康老龄化政策,居家健康养老有着关键意义,这客观上蕴含着家庭健康生产能力的增进提升需求。康养融合理念的提出及运用,为家庭健康生产增能提供了新的实践思路。这一增能有益于扭转家庭健康功能弱化趋势,缓解老年健康资源供需矛盾,实现家庭养老的模式转换。康养融合目标下的家庭健康生产增能,存在功能重建的目标优化逻辑、主体塑造的角色逻辑和时空建构的场景逻辑。基于此,在具体实践中,应以主体能动为观念支持,从技术、福利、人员等方面对家庭进行多重嵌入性支持。  相似文献   
2.
基于充分激活农民自身福利潜能目标,形成农村福利内源式发展理念与实践模式,已成为我国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中农村福利发展的新着力点,体现了联合国内源发展战略在我国新时代的创新应用。从农民就业福利角度看,这一新型农村福利发展模式对扭转农民就业不利态势,激活农民就业潜能和拓展就业空间机会,都具有特殊意义。从理论逻辑看,嵌入性治理与农村福利内源式发展保障需求之间具有四方面的契合性。在实践行动中,政府对农民新观念、支持策略及创新规制的三重嵌入,构成了农村福利内源式发展的实现逻辑。  相似文献   
3.
袁立超  王三秀 《求实》2017,(6):76-86
贫困治理是中国农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采取实地调查和参与观察等方法,对闽东南C村扶贫开发过程进行梳理,发现"干部驻村"工作制度有效整合了扶贫资源、激活了基层组织建设、改善了当地民风,C村的扶贫模式呈现出"嵌入"的特点。嵌入型乡村扶贫模式的实践特点主要体现在工作性质、工作方法、工作时间三方面,其发生机理应从现实性空间和需求性空间进行理解。该模式不仅是一种历史的延续,更是一种现实的选择,需要思考如何跨越"梅佐乔诺陷阱",进而实现乡村扶贫治理的高效运行与良性变迁。  相似文献   
4.
在对传统动机理论反思的基础上,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兴起了公共服务动机理论.该理论基于“理性公共人”假设,从公共服务动机这一概念出发分析公共部门员工行为,其包含的理论内在逻辑是,公共服务动机是公共部门员工利他行为的内在动机;公共服务动机形成于体制传递公共性的价值逻辑;公共服务动机使公共部门员工对内部激励更具有适用性.上述理论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动机理论的局限性,对在我国公共部门中实施有效激励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袁立超  王三秀 《探索》2023,(4):138-150
在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过程中,家庭的主体性福利参与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家庭自我福利发展的功能存在弱化趋势,亟待功能上的增进。创新政府的家庭福利治理成为实现家庭有效增能的重要选择。家庭福利治理能力具有一般治理能力的共性,同时也具有特定的意涵、价值与特性。从能力体系的构成来看,家庭增能下的政府福利治理能力包括福利新价值嵌入能力、精细规则的建构实践能力、家庭风险的协同化解能力、家庭潜能激活与运用能力、福利提供形式的创新能力等。基于客观需求,塑造政府的家庭福利治理能力需要借鉴已有理论和实践经验,并从价值支持、策略选择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系统进行。其中,价值支持能够为政府的家庭福利治理能力体系塑造提供有效的观念基础和目标指引;策略选择注重从福利过程、形态、治理角色等方面塑造家庭福利治理能力体系;制度保障则可以从专门的立法制度和契约化福利制度方面维护福利治理体系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