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就前不久的西藏骚乱事件进行分析探讨了我国国家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梁启超有关“社会主义”和“苏俄模式”论争中 ,两人的主张、政治风格虽有区别 ,但都提出了自己的“社会主义”见解 ,也由于共同的时代背景或原因 ,又都对“苏俄模式”表现了一种否定。  相似文献   
3.
引进国外智力,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非常重视引智工作,在国家外专局和省外专局的大力支持下,与新西兰政府及草地畜牧业专家进行了长期的卓有成效的合作,为把贵州建设成为生态畜牧大省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农业科技企业在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企业基本上还处于雏形阶段,在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人才管理等方面还有较大的问题,影响并制约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因此,探索农业科技企业运行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对策与建议,对推动农业科技企业的成长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尤其是全球化最为突出的经济领域,随着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国内各种思潮的冲击,在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我国经济领域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务必认清各种思潮的本质,防止被不良的思潮误导。  相似文献   
6.
谢亮 《理论月刊》2006,(11):42-44
至明始,尤其是晚明开始,知识与制度体系的重建成了中国政治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西学东渐后,它的重建则因西学在中国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学、政关系决定了近世中国的制度变迁是文化和政治上的自我他者化。其实质则是与西学相关的知识霸权异化为西学及其相关制度体系的话语霸权。这是以往学人所没有注意的。  相似文献   
7.
于商路及其城市的功能转换与近代西北区域经济发展之关系问题,学界过往的研究多揭示其商品流通功能之发挥如何助益于其区域内的商品化生产的发展。但在商路经济带上其产业部门结构及其地理分布变化,资本、商品结构和市场供给能力的变化对区域商品市场变动和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却表明:在近代西北,商品和生产要素依随商路上主要城市而聚集或流动,不仅是其区域商品市场变动的内容和重要特征,亦是其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诱导力量、具体支撑,更是其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重要根因。换言之,城市功能转换与后发展地区产业升级之关系更说明,近代西北作为中国的后发展地区,其区域经济发展并不缺乏内生动力。当下西北区域经济发展于此命题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房地产业在经济大发展的环境中得到了迅猛的增长,甚至有点过热,产生了一定的泡沫。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手段和措施,而调控渠道和调控时机的选择直接影响其政策的效果。其中只有在房地产处在成长并伴有少量泡沫阶段时,采取调控手段进行正确引导才是最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就传统国家公共价值生成所必需的"制度设计"而论,社会公共事务治理——如荒政——之所以是传统国家公共价值生成之路径依赖,其根因即在于此类公共行政内在之行政伦理能够转换为公共价值。此行政伦理从官僚制生长的政治、社会、组织与管理背景揭示了传统国家能够生成公共价值及其官僚体制能依此价值实现演进之内在道德根据。在学理上,它关涉是否能在"重塑政府与社会关系"或"在社会成长中再造政府"的过程中重新定义政府(国家),使政治和价值问题再度回到公共行政的核心位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