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下有必要建立刑事和解制度。近年来,各地检察机关对刑事和解作出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实效,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地的操作均不相同。本文根据自己的检察工作实践,试图从刑事和解的概念、意义、适用范围、条件及程序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有利于检察机关顺利推行该制度。  相似文献   
2.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最早可追溯至36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当时的《汉穆拉比法典》第23条规定:如果强盗未能捕获,被劫者应于上帝前请求其失物;窃盗发生地之城市与长官应回复其所失物。第24条规定:如生命被害时,城市与长官应赔偿其人民一名那(注:名那,是当时的金钱衡量单位)。二战以后,英国、美国、新西兰、日本等国家相继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我国至今尚未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对犯罪人的权利保障越来越充分,反之对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却相对簿弱,对刑事被害人进行救助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鉴定意见在黄河流域环境犯罪的证明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审查与认定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鉴定人出庭率较低、鉴定意见审查形式化、对鉴定意见异议说理不充分等。其原因主要在于:高质量的鉴定机构缺失及现有立法不足导致鉴定人出庭率低,鉴定意见证据定位不清及法官专业知识限制导致审查形式化,自由裁量权扩张及形式化审查模式导致裁判文书说理不充分。要破解当前困境,需推动鉴定机构提质增量,改变原有鉴定人出庭模式。进一步端正法官对鉴定意见的证据定位,依托互联网打造新型司法鉴定平台及科技法庭。此外,还需不断增强法官的说理意识与能力,尝试形式与内容并审模式,正确发挥鉴定意见在打击黄河流域环境犯罪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