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9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提出 :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进而形成学习型社会。这是对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目标的集中概括。这为教育战线紧紧抓住 2 1世纪前 2 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 ,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加快教育发展 ,全面开创教育事业的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一、教育战线必须增强战略机遇期意识和加快教育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  十六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经验 ,明确提出 ,要在2 1世纪的头 2 0年 ,集中力量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  相似文献   
2.
2006年3月30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青海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这是一部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青战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  相似文献   
3.
一、参议会的产生及其职权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上升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从而使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平统一、团结抗日成了国内各党派、各阶级的共同使命。适应国内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变化,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团结全国一切抗日的人民和党派、阶层,组织抗日统一战线,打败日本侵略者,1935年12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提出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4.
回眸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体制运行的历史轨迹,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熠熠生辉的改革之路,我们会更加领略到,教育体制作为历次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它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孜孜以求,对我国教育运行秩序应然状态的努力探寻,为推动新中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所起的重要的导引和基础性作用。展望新世纪,我国教  相似文献   
5.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措施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要理性审视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要努力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要大力营造校园诚信环境;学校领导和教师要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这场灾难摧毁了无数人的家园,夺走了数万人的生命,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创伤。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自然灾害,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义无返顾地进行了一场撼天动地的抗震救灾战斗。这一举世罕见的一个民族以整体的力量与巨大的自然灾害相抗争的英雄壮举,是对我们民族力量的一次凝聚,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  相似文献   
7.
3月4日至4月4日,第二期教育部直属高校中青年校级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在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研修学习.此间,研修班以"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为研修专题,听取了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所做的"WTO与中国高等教育",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林惠青所作的"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等6个专题报告,并以自学、小组研讨和大会交流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未来走向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同于建国以来的任何一次变革,它不再是在旧有的计划体制框架内仅局限于对高校隶属关系的调整,而是在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逐步实现社会转型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为高等教育重新定位而对其运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 ,学界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律的研究也日趋深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以下简称《学报》) ,作为在全国教育理论界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刊物 ,刊发的论文多以高等教育研究为主 ,论文的作者多为工作在高等教育第一线的管理、教学和研究人员 ,宏观与微观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就呈现为本刊主导高教研究的一大特色。因此《学报》刊发的文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进展情况。本文意欲从2 0 0 2年《学报》刊发的论文谈起 ,对高等教育研究的新探索、新气象进行粗略的描述。 …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法治思想博大精深,全面系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邓小平立法思想为切人点,阐述邓小平立法思想对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历史作用,探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体系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