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心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未必是直接的映射,可能会存在"折射",即人们如何认知和想象社会现实比现实本身更直接地决定了社会心态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时间感知上,正从以"速度"为中心转换为"速度"与"品质"兼顾;在空间表征上,正从"分化"向"和合"转化;在人际关联思维上,经历"群体取向"到"个体取向"的转变后,开始建设"群己兼顾"的新模式。正是社会想象方式的不断嬗变,带来了纷繁芜杂的社会心态表现。当前,通过改革调整社会现实之外,可将社会想象方式的调谐作为统领和抓手,来培育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2.
对财经素养的传统理解往往局限于"理财素养"层面,认为财经素养就是理财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然而,这种惯常的理解忽视了财经价值观的重要性。财经知识与财经能力决定个体在理财道路上能走多远,而财经价值观意味着个体是否具有对待和追求财富的正确姿态,决定了个体的财经决策和行为在方向上是否合理。证据表明我国公民的财经价值观变迁表现出一些不良趋势,如一味追逐物质财富但不遵守财经伦理规范。这种趋势可能与日益泛化的商学院思维以及市场的规则属性和动力属性之间的不平衡有关,通过这些方面的深入反思和改革,方能形成培育健康财经价值观的良好土壤。  相似文献   
3.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准确把握公众对疫情风险的认知和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对于研判社会心态并进行合理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0年2月6日至11日对全国1074名受访者的疫情风险认知和经济信心状况开展网上调查,研究发现:这期间公众对感染可能性和疫情严重性的评分已进入下降过程,而防控效能感在提升;公众知觉到的疫情严重性对短期经济信心有负面影响,但并未影响其长期经济信心,而疫情防控效能感对短期经济信心和长期经济信心均有促进作用;此外,疫情风险认知还受到疫情信息来源渠道、受访者学历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对22名初一至高三的青少年进行访谈,探讨了青少年在社会微环境中的活动特点以及该环境对同伴群体社会化的意义。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在社会微环境中的活动主要是群体活动;社会微环境是青少年调节情绪、形成和表现同伴群体文化的重要场所,社会微环境能够给青少年同伴群体提供自由平等的气氛。  相似文献   
5.
财经素养是现代公民适应日益复杂的经济世界必备的重要素养,提升公众财经素养不仅有助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对于确保个体财经福祉、维系宏观经济良性运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财经素养的“三元”理论将财经素养界定为财经知识、财经能力、财经价值观三者的综合体,不仅整合了经济学和心理学两大学科视野,也融入了中国文化的合理的义利观。在推进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财经价值观和相应的慈善文化,既要鼓励人们形成经济人的个体理性,更要引导其形成社会人的社会理性,具备帮助和带动后富者的道义感和行为实践。  相似文献   
6.
正正确理解社会心理服务的内涵和定位是制定政策、开展实际工作的基础,我们要防止当前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滑入心理健康服务的思维中。当前,很多省市和一些部委都在积极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例如,北京市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设计和实际工作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了解一些政府  相似文献   
7.
应该从社会变迁的视角考察个体发展与社会化.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迁,这种变迁已经并正在影响着青少年社会化的时间、动因、水平、方式以及结果等,使其具有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是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综述43项有关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得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各类人群,包括军人、大学生、工人、教师、医护人员、中学生等心理健康水平变迁趋势,以期基于研究成果,为改善各类人群心理健康的政策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垃圾的产生因为人,垃圾的分类回收必须依靠人,要从人类心理角度寻求问题解决之道。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不能光靠罚款这类经济手段,还要营造垃圾减量的社会文化心理,善用心理学策略促进人们的垃圾分类行为。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社区治理很少考虑社区共同心理的建设,而且缺乏针对社区心理特点的调研资料。我们在北京市 G 街道五个社区开展的居民社区心理调查表明,虽然总体而言人们内心对社区的认同感较高,但是在社区行为层面,如邻里交往和社区参与的得分并不高;此外,不同群体这些变量上的得分有所差异。基于此,建议在北京市率先开展社区心理建设,通过设立社区标志物、开展社区间竞赛、组织社区虚拟论坛、开展党员和工作人群“回社区报到”活动等增强居民社区认同,促进邻里交往和社区参与,培育社区共同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