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综合类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陈俊洁 《法制与社会》2011,(28):285-286,288
“醉驾入刑”是针对我国社会公共道路安全现状,并经普遍征求意见后的一项刑事立法举措,对于有效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消除社会恐慌心理,顺应公众“平安出行”的诉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醉酒驾驶是典型的抽象危险犯,刑法应当能够“防微杜渐,止恶于初”,注重早期介入,以较小的成本避免更大的危害结果发生;醉驾入刑也是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的体现。该罪入罪的主客观依据、八罪标准、量刑幅度以及与相关罪名的衔接,是司法实践不可忽视的内容,理论上也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陈俊洁 《工会论坛》2010,16(5):93-94
“疑罪从无”作为一项重要的刑事司法原则在我国诉讼制度中的确立和推行,折射出我国刑事司法系统中对法律价值的重新协调和平衡,是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之外,对公民人权的保障和尊重。然而我国现实司法实践中对这一理念的认识和贯彻尚存在一些不足,“疑罪从轻”、“疑罪从挂”、“疑罪不敢从无”等传统观念和办案方式普遍存在。强化“疑罪从无”司法理念依赖于保障人权、程序正义和控方举证规则等几个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3.
陈俊洁  陈学志 《工会论坛》2006,12(5):148-148
行政诉讼不仅仅是调整行政权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关系,公共利益、国家利益亦是行政诉讼所应予保护的。从国家行政权的存在和目的看,我国国家行政权的存在和运作是为了维护和保障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原告资格的设立是决定行政诉讼程序启动的关键。为实现保护公民个人利益和促进公共利益的双重目的,一方面要拓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范围,另一方面则应兼顾行政效率原则,对原告资格予以适当限制,以防止滥诉,妨碍行政管理的运行。  相似文献   
4.
陈俊洁 《工会论坛》2007,13(5):158-159
行政行为的复效性要求行政许可主体在行使许可权时要遵守"顾及原则",即在行政许可中,政府应以同等的态度对待许可受领人和许可利害关系人。事实上,许可利害关系人的权益应属于"法律保护的利益",其因许可行为受到损害的利益关系人有权寻求法律保护,而对这一权益的保护应当纳入到行政法律的救济中。另外,行政许可作为一种利益调整行为,在权益分配上应遵循公平正义的价值准则,充分保护许可利害关系人的既得利益和可期待利益不受非法侵害。  相似文献   
5.
陈俊洁 《工会论坛》2010,16(1):101-102
行政许可的设定是行政许可制度的源头和基础。为有效保护行政许可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本文提出设定行政许可应遵循公益标准,平等对待利害关系人和被许可人,全面权衡各方利益,以正当程序作为支配行政许可设定的程序性规则。而这种对实质理性的追求应当建立在程序制度的建设上。  相似文献   
6.
陈俊洁 《工会论坛》2011,(5):135-136
立功制度的本质是“功利”的。受“功利主义”思想的指引,成立立功必须有犯罪嫌疑人的立功的行为以及立功的结果,即实效性。对于侦查过程中非因侦查机关重大过失而导致的难以侦破案件或抓捕未果等风险,后果应当由犯罪嫌疑人本人承担。然而,立功制度又不是完全“功利”的。立功作为刑罚的一种量刑制度,应当受到以公正为价值追求的罪刑均衡原则的约束。“犯罪分子带领侦查机关抓捕同案犯”构成立功,应当同时满足五个特性:主体性、时间性、必要性、实效性和即时性。  相似文献   
7.
陈俊洁 《工会论坛》2009,15(1):135-136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与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相关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非强制性的事实行为。它的出现以及它在市场经济国家高频率的作用,使传统的依法行政原则受到了新的挑战。在行政指导行为中,行政目的的实现是需要行政相对人的配合方能达到的。基于此,本文引入自由意志理念,从行政指导自由意志理念的确立之因和这一理念在行政指导过程中的具体适用两个方面予以论述和研究,以期为这一颇具人文精神的行政行为树立一种理念,构建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