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金融服务消费者进行效用最大化选择时的“经济理性”具有丰富的经济社会学内涵,私人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正式契约和信任机制等隐性契约共同构建.中国私人银行面临着规模扩张与盈利不佳的问题,如何满足高净值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是难题破解的关键.分析表明,家族主义、社会网络、“人治”传统、制度缺失等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信任机制,促成了中国高净值人群对于私人银行服务的家业传承需求、社会关系寻求、融资需求、投机偏好和安全感寻求.对于中国私人银行的未来发展,信任观念的培育和制度建设无疑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但加强风险管理,谨防声誉风险应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