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领导决策与协调的几个问题欧阳斌,钟万民,陈柏灵对政策和工作进行协调,是领导者的一项重要职责。领导者需要通过协调进行决策,完善决策.落实决策,并在落实决策的过程中酝酿新的决策。当前,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新形势下,各类矛盾突出,情况错...  相似文献   
2.
担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领导工作的同志要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原则性以原则的科学性为基础.原则性以坚定性为表征.原则性与创造性相得益彰.增强原则性的关键,在于实践者是否真正达到理论上政治上的成熟.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性问题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陈柏灵主体性问题,是当代哲学研讨的热点,也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十分关切的重大问题。“主体性”概念虽然被广泛应用于哲学、文学、历史、道德等各个意识形态领域,但对它的p涵、作用、意义的解释却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引起过多方...  相似文献   
4.
真理问题是认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就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以及它们的关系问题作一点粗浅的探讨。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是一个过程,“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0页)与此相适应,作为这一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真理性的认识也是一个过程。也就是说,人的认识总是从不知到知、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识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识,不能一蹴而就,而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等单位联合发起的“认识论与现时代”研讨会,于1988年10月27日至11月3日在湖南长沙召开。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概述如下: 一、对认识论研究现状的估计 与会同志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认识论研究成了我国的热门学科,成了我国整个哲学研究和发展的主导领域。认识论研究突破过去的模式,进一步拓深、拓宽,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实事求是观的深刻内涵陈柏灵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制定了中国胜利迈向21世纪的宏伟纲领。要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就要正确分析形势,认识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特别是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要处理好这些重大关系,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多次阐明,搞社会主义,就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他说:“我们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全民所有制,增加全民所得。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51页)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追求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但是,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过去,在“左”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泽东同志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作出系统总结的一部光辉著作。毛泽东同志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分析和概括了这个时期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主要经验和教训,揭露和批评了左倾教条主义者的错误,为  相似文献   
9.
党的自我革命内含着深邃的理性思维和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践行自我革命,是党对实现历史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必然回答,是党对自身状态清醒认识的内在要求,是党对人民群众期盼的深切回应。党敢于和善于高举自我革命旗帜,把主体自身作为革命对象,其坚毅的底气,來源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明确指引,启发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借鉴和党对自身奋斗历程的领悟,获力于人民群众的无比信赖和坚定支持。把握好新时期党自我革命的内涵和特点,处理好自我革命实践中的几组辩证关系,让党自我革命的旗帜更加鲜亮,高高飘扬!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有着密切而不可分割的关系。十四大报告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