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加强政治共识建设,能有力消解利益差异,有效弥补阶层差距、极大提高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进而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目前中国的政治共识建设面临利益及诉求多元化,文化价值多样化,社会组织及结构差异化等诸多挑战。构建政治共识应通过发展协商民主、培育公民社会和公民精神、建立社会共识形成的良性机制等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美德。自古以来,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巨大的凝聚力,一直鼓舞着中华民族保持着旺盛的生机和活力。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各不相同,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本身既具有历史继承性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3.
党的形象建设,是从社会和公众对党的印象的视角,在党与公众的双向互动关系中对党的形象进行塑造、维护和开拓,以争取公众信任的过程。为此,应严格区分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和资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政府形象与党的形象、党员个体形象与党组织形象、形象工程与党的形象建设。重视和加强党的形象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持党的形象的道德力;坚持法治,保障公平,保持党的形象的政治力;带领人民和谐发展,保持党的形象的先进文化力。  相似文献   
4.
马九福 《求索》2007,(2):54-57
信息时代,随着网络的发展,全球化进程加快,政治秩序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对国家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知识和信息成为政治权威的重要资源,为回应这些变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政治秩序建设方向,尊重每个人的创造性;对网络实施有限而有效的管理;实现国家认同中全球性因素和民族性因素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政治秩序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现象,它的形成是人类步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条件。从哲学视角看,政治秩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是适应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主要通过对人性的探讨来研究政治秩序的起源,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真正揭示出政治秩序是人的社会本性的内在规定。政治秩序还是人性自由的理性追求。  相似文献   
6.
环境伦理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人类中心主义主要从认识论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非人类中心主义往往偏重从本体论来看,这使环境伦理陷入困境。用和谐理念整合二者的合理之处,超越二者的对立,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依靠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保障人与的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