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和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的犯罪客体是国家机关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的正常活动;犯罪主体是负有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具体包括各级人民政府中主管解救工作的工作人员、公安机关中的工作人员,以及负有会同公安机关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职责的其他单位中的工作人员。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的主观罪过形式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的主观罪过形式是故意。对本类犯罪的客观方面应结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的相关规定来理解。  相似文献   
2.
刑事司法的公众认同是指公众对于刑事司法的承认、认可,刑事司法应当得到公众认同.刑事司法公信力不足有着“精英主义”思想等深刻原因,要实现刑事司法的公众认同,应当坚持常识性法律理念与以人为本的办案理念,并协调好刑事司法与新闻媒体、法律监督机关、案件相关人员,以及与犯罪人等几组关系.这是重塑刑事司法公信力,实现司法与公众良性互动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3.
虚拟现实技术凭其独有的沉浸式体验感与真实感的属性在诸多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部分公司将虚拟现实技术与色情业结合,推出了虚拟现实色情视频、游戏等.对于虚拟现实色情制品的制作与传播,应察觉其风险,做到提前预防.但是在规制虚拟现实色情制品的过程中也要掌握尺度,遵循刑法的谦抑原则,重点规制含有儿童色情内容的虚拟现实色情制品,以及...  相似文献   
4.
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重受贿、轻行贿"现象,要纠正这一错误倾向,应当取消特别自首制度,明确行贿犯罪与受贿犯罪在立案过程中的平等地位。要实现刑法对行贿犯罪的有效规制,还需完善行贿犯罪的构成要件,将贿赂犯罪中的"财物"改为"不正当好处",将行贿犯罪中的"给予"改为"提议给予、许诺给予、实际给予";完善行贿犯罪的刑罚配置,为行贿犯罪全面配置罚金刑,并完善行贿犯罪的资格刑,对行贿犯罪与受贿犯罪实施同等处罚。与此同时,行贿犯罪的罪名体系也应作出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5.
法学研究与教育的质量决定了法治建设的质量。我国的刑事法学研究很早就主张学科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鼓励对刑事法学科之间做一体化思考与学习。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的刑事法学研究与教育离一体化的目标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学者所主张的各种一体化刑事法学理论均不够重视刑事政策学的重要作用,这些理论缺乏刑事政策的宏观指导与桥梁沟通。今后我国的刑事法学研究与教育应当统一对刑事政策概念的认识,明确刑事政策学的学科地位,构建以刑事政策学为骨架和桥梁的立体刑事科学,并在本科法学教育中增设刑事政策学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6.
抽象危险犯的立法目的在于应对以实害犯和具体危险犯均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抽象危险犯所产生的危险系行为的危险,其蕴含于行为之中。因此,对抽象危险犯的危险不能允许反证。在我国立法定量模式下应对犯罪构成作实质解释。抽象危险犯蕴含着侵犯人权的风险,需要对其成立范围予以合理限制。在承认行为实施之后危险必然存在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对犯罪构成要件进行实质解释限制抽象危险犯的成立范围,这是确保其司法正当性的最为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领导全国人民把我国社会建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机关等学习型组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在这项十分重要而又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把我们党建成学习型政党,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学习型党组织。因此,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治安拘留是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法采取的短期内剥夺人身自由的处罚措施,作为行政处罚的类型之一,一直是我国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步伐的加快,人权保障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在劳动教养制度废除之后,有学者对行政机关实施人身自由罚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并主张应当将行政拘留纳人刑罚体系(以下简称“治安拘留人刑论”)。笔者认为,治安拘留入刑有着诸多弊端,反而不利于我国的社会治理和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9.
嫖宿幼女罪的困境及其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嫖宿幼女罪立法存在用词不当,刑罚失衡;因罪名不能承载社会谴责,忽视被害人权益,立法过于理想,忽视司法现实等价值偏失。其问题根源在于我国刑事立法存在合法性危机。要从根本上解决嫖宿幼女罪所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技术与价值两方面对其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