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诉讼中侦查阶段对物的强制性措施是侦查中获取证据的一类侦查措施 ,关系到侦查乃至整个诉讼的进程和物所有人的权益 ,怎样正确认识该强制性措施显得很重要。文章从强制措施和强制性措施的区别入手 ,探讨了刑事诉讼侦查中对物强制性措施的目的、价值、分类 ,并从执行权与批准权、采取强制性措施物的范围、见证人等方面阐述该强制性措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已然凭借大众传媒成为当下一个全新的流行符号.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仓央嘉措其人其诗在法国仍鲜有人知.鉴于法国民众对于中国西藏的普遍热情,这一现象不能不让人感到费解.究其原因,译文的质量可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因此,本文旨在就仓诗现有的法文译本作出了一个初步的考察.鉴于现存仓诗辑本种类甚多,具体诗句意义的解读又是众说纷纭.本文并不试图深究原诗的真正含义,而是力图以两首译诗为例,对法国译者们理解仓央嘉措和中国西藏的特定视角以及他们所选择的翻译策略进行一次管中窥豹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张云飞 《理论学刊》2012,(4):85-89,128
统筹兼顾,是事物所具有的整体和部分、均衡(平衡)和非均衡(非平衡)的辩证法在发展观上的具体运用和在方法论上的创造性发展,也是我国生态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提升.它不仅具有明确的生态指向,而且具有直接的生态价值.在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将统筹兼顾确立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维,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采集云南戒毒所内吸毒人员对艾滋干预的相关信息,提出对吸毒人群预防干预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5.
6.
辛亥革命前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力倡共和政体 ,基于三方面认识 :清政府是满族建立的政府 ,革命成功之后 ,不能再建立由满族人作为君主的君主立宪政体 ,必须建立共和政体 ;采取共和政体 ,可抑制“豪杰”争雄之“野心” ,达到“一劳永逸”之目的 ;中国社会已具备了实现“共和政体”的基本条件。辛亥革命烈火中诞生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虽是进步的、革命的抉择 ,但却无法与中国社会机体有机地结合。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是不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尴尬抉择。  相似文献   
7.
法医鉴定结论在办理和审理案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由于不同鉴定人对某些鉴定标准在理解上存有差异,故导致同一案件出现不同的鉴定结论在司法实践中时常发生,随着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实施.出台全国性人体损伤程度标准释义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行政诉讼与刑事自诉相冲突的情况,相关法律及其司法解释对此问题没有作具体规定,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的混乱。借鉴域外经验处理行政诉讼与刑事自诉的关系时,应当遵循“审判前提问题”这一原则:如果某种诉讼应以另一种诉讼的结果为依据,就应该(或可以)中止该诉讼,等待另一种诉讼的裁判结果,并以此为据恢复诉讼并进行裁判。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历史科学"的研究内容,科学地展现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图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从我国实际出发,我们党依次提出了协调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等理论,最终形成了科学的生态文明的思想.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成果.为了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来建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关于人和自然辩证关系的"一门科学"的自觉的理论建构.为此,必须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0.
文章是以语料库为基础的对立法语言的初步研究。文章一方面从语义学的角度以立法实例区分模糊性、歧义性、多义性以及概括性等概念,另一方面从法学的角度探讨概括性、模糊性在立法中的价值。本研究表明立法语言中的模糊性、概括性是语言与法律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法律多元化的内在要求,为立法相对稳定性以及司法确定性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