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2.
3.
缅甸的殖民历史使国家安全成为缅甸独立后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因素,也使得军方长期掌握缅甸外交政策的决定权。对军方而言,外交的核心目的在于保证缅甸主权独立完整,因而军方赞同并坚守吴努确立的中立、不结盟的外交原则。缅甸的地缘位置决定了其内忧外患的战略环境,限制了其外交政策的腾挪空间。由于不同时期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缅甸中立外交原则的具体实践有所调适和妥协。1988—1992年短暂弃用中立政策、"一边倒"向中国后,缅甸一直在努力摆脱对中国的过度依赖,力争实现外交多元化。但是,缅甸长期经济发展落后,国家治理能力低下,当面临严重的外部冲击或内部危机时,往往只能依靠中国提供政治保护和经济支持,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外交的中立主义和多元化产生不利影响。民盟政府执政后缅甸的中立和多元化外交依然面临着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4.
中美战略竞争深刻影响着东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环境,而东南亚国家也在密切关注和把握中美竞争带来的影响。缅甸自独立以来奉行中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但是,它的中立主义原则在实际外交实践中有时出现摇摆,因此理解缅甸选择的深层逻辑显得尤为重要。在缅甸政治与对外关系的起伏中,缅甸对中美竞争的认知和反应,很大程度上被中美缅三角关系的变化所左右。尤其在2021年军人再次接管国家政权后,缅甸问题再度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交涉议题之一,导致缅甸在观察和评估中美竞争对其影响时的内外参数发生变化。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未来缅甸政局如何演变,缅甸会继续在现实与幻想之间努力寻找平衡位置,既想与中国合作获利,又试图利用美国制衡中国不断扩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从中立主义到后中立主义:瑞典外交政策之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外交理论并结合历史分析比较方法 ,将现代瑞典外交分成三个阶段 ,并循序分析、说明了其不结盟中立外交传统的演变过程。第一部分考察了瑞典中立外交传统的形成及其特征 ;第二部分展现冷战时期瑞典固守不结盟立场 ,推行中立主义及国际主义的外交实践 ;第三、第四及结论部分 ,集中分析了在两极体系解体、国内福利制度模式受到挑战、欧盟统一大市场日益强化的情况下 ,瑞典对外政策开始背离其传统的中立不结盟外交取向 ,而转向后中立主义的动因、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杨友孙 《和平与发展》2023,(2):142-166+171-172
俄乌冲突爆发后,瑞典、芬兰决定加入北约,这意味着北欧国家持续多年的中立历史彻底终结。追根溯源,北欧五国的中立皆因冲突而生,但此番俄乌冲突却使瑞典、芬兰放弃中立,其背后深层原因是西方身份的拉力、新型威胁的推力和瑞典、芬兰同频共振的合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两国放弃中立不会立即引发其他中立国“跟风”,但将弱化它们的中立性,对国际关系产生消极影响。在大国对峙的紧张氛围下,中立政策发挥作用的空间将越来越小。只有大国尊重联合国宗旨和多边主义,真正维护中立主义,才能更好发挥中立国和中立政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