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即将退休或满足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终止劳动关系的现象进行分析,指出其合法但不合理性,认为临界终止将会对劳动者的期待利益造成损害,应当适当提高临界终止劳动合同的适用条件,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讯问谋略中的暗示、诈术、圈套以及许诺等计策一旦使用不当,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出现诱供,就有可能违法。业界称之为“临界诱供”。司法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案,自觉掌握使用讯问谋略的原则,确保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临界预防制度是以具有不良行为的偏常未成年人为对象、以矫治教育为目的,从犯罪一般预防的宏观体系下发展而来的犯罪预防制度。我国临界预防制度的构建应当遵循明确区分不同矫治对象、合理设置矫治分级措施的原则,牢牢把握对偏差未成年人进行保护处分的核心要义。在政府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机构的宏观协调下,引导学校、教师、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家长和专门学校之间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提高预防效率。针对严重不良行为性质恶劣、屡矫屡犯的偏常未成年人,还应当充分发挥刑罚的威慑作用,通过扩大重罪处罚的年龄范围,为临界预防的矫治教育措施赋予强制力和约束力。  相似文献   
4.
供述临界心理,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存在的趋向于或可能趋向于供述的心理活动的量和度,这里的趋向于或可能趋向于供述,主要指供述动机,即支配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如实供认其罪刑的内心起因。本文通过对犯罪嫌疑人供述临界心理的形成与转换机制的分析,进而探讨了促使犯罪嫌疑人供述临界心理转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讯问策略在侦查人员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被广泛使用,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具有正当性与合理性,然而不适当地运用讯问策略又可能导致对人权的侵犯。合理的做法应是既鼓励侦查人员发挥侦查策略的作用,又要对侦查策略做适当限制。要在我国的法律体系框架内针对侦查讯问策略构建法条规定、司法解释与一般原则界定的模式,最终将侦查讯问策略纳入到法制轨道之内。  相似文献   
6.
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讯问时,其心理变化过程是拒供动机和临界供述动机博弈的过程。处于被讯问状态的犯罪嫌疑人基于主客观方面的心理需要会逐步产生临界供述心理。临界供述心理是讯问成功的重要突破口,讯问人员应该准确把握犯罪嫌疑人出现临界供述心理的时机,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法进行讯问控制,使犯罪嫌疑人由临界供述心理转变为供述动机,如实供述案情。  相似文献   
7.
恐慌传播的特征表明, 它可以用自组织临界模型来解释。沙堆模型是典型的自组织 临界模型, 将沙粒缓缓加入,开始时沙堆越来越高但不会有崩塌, 当沙堆越来越陡峭达到一定倾斜 度时,每加上一粒沙都可能产生沙崩。恐慌传播中, 信心就是沙堆倾斜度, 如果信心缺失的状态早 已存在,那么临界点轻易就会被超过,社会系统就很容易坍塌。自组织临界模型告诉我们不同于传 统的社会情绪控制方法及灾变后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破产撤销权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产撤销权作为一种保护破产宣告之前债权人利益的制度,设定的目的在于保护全体债权人的整体利益,对于任何损害债权人整体利益的个别清偿行为或减少破产财产的行为予以撤销,以期实现破产法许可债权人公平合理的分配债务人破产财产的基本宗旨。破产撤销权制度设立的理论基础为具体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合理性标准,为具体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美国反垄断法中界定“相关市场”的临界损失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早期用来界定"相关市场"的方法没有限定市场弹性幅度,这个缺陷直到"假定的垄断者测试"产生后才得到弥补。1986年,美国改进了"假定的垄断者测试"操作方法,提出了临界损失分析法。虽然人们对临界损失分析法还存在不少争议,但它在美国和欧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相关判例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相似文献   
10.
阎建锋 《前沿》2013,(20):55-56
雅斯贝斯的生存哲学在“现时”时间观保证下,以“临界境遇”为发生点,开始了个人生存历史观的展开,并进一步论述了人与人之间的生存交往,最后把人与人之间的生存交往扩大到对社会文明的理解,表现其将存在哲学贯彻到底的思路.其存在哲学的思想促进我们思考和正确评价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境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