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1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刚  吴光章 《思想战线》2003,29(6):109-113
祖灵意识是贯穿中国上古文化的一条思想主线,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中国儒道两家思想。道家偏重继承了女性祖灵意识,儒家则承接了男性祖灵意识,前者代表一种柔软无为的精神,后者则表达了刚强进取的情怀。儒道两家是在祖灵意识的发展中逐渐分化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代,儒、道两家都在研究解决农业文明时期的两大基本问题一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伦理纲常,二是影响人和社会存在的天人关系。他们都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但儒家强调的是个体“合”于社会,以人合天,道家强调的是个体“和”于自然,以天合天;他们也有相同处1.目的都是有所“为”,2.都注意个体人格的自足完善和生命价值,3.都是为了“人人合一”,终极目的都是“人”;儒、道的“天人合一”观又是互补的,道家为儒家找到了退路,儒家为道家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3.
靳桂玲 《青年论坛》2006,(1):135-138
对新时期的文学及各流派的代表作品,从分割式的个案研究可以发现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贯穿始终的美学倾向———世俗化的审美追求:对金钱、物质的崇高叙述;对婚姻关系的质疑;对人性直接进行游戏和调侃等。这是中国传统精神中的另一脉———热爱世俗传统续接与浮凸,世俗化在新时期文学中凸现是对审美文化的纠偏及流露出一种美学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于丹 《新东方》2009,(8):57-59
今天这个时代我们都关心财富,但是财富又关联什么?财富不是最终的目的,财富能给人带来幸福,而我们今天最大的困难,就是财富和幸福不相等。有一些家财万贯的人也会忧心忡忡,有一些一贫如洗的人却会终身都洋溢着幸福,这是为什么呢?很多答案都在我们心里。  相似文献   
5.
"和"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时至今日国人仍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并注意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先秦儒、道两家政治哲学中都有社会和谐这一重要的思想元素,他们基于相同的社会背景和不同的立场规划各自的社会和谐蓝图。儒家致力于有为的等级和谐的诉求,道家则主张"无为"而达致社会的和谐有序。虽然儒道两家社会治理方略不同,但却殊途同归,都是将社会建设作为政治统治的工具理性,期冀通过社会和谐这一路径,实现国家政治安宁和君王江山永固这一价值理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论儒道互补     
安继民 《学习论坛》2007,23(3):78-80
中国哲学具有十大特点。儒道互补正是中国文化中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的两股力量。儒家的精神和道家的智慧构成一种周延的哲学形态,即儒家以道家为因,道家以儒家为果,而儒道之间又分享着共同的一元、自因和时间性哲学特征。所以,中国哲学在总体上是经验主义、现实主义的,西方哲学在总体上是理想主义、逻格斯中心主义的。儒道两家的八大差异和儒道互补哲学特别是道家哲学具有六大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作为现代新儒学大师的徐复观,何以在艺术思想上独钟情于庄子并称之为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呢?时人对此多有争议。本文从徐复观生活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入手,结合徐复观本人的性格、遭遇以及儒道思想的特点,从台湾的历史文化传承、现实专制政治的压迫、儒道思想的相通与相异、徐复观的内心情感四个方面来探讨影响徐复观归向庄子精神的几个因素。从庄子精神的视角去发掘和把握中国艺术精神,这体现了他对中国艺术精神的独到理解。  相似文献   
8.
余显斌 《传承》2008,(5):44-46
儒以入世相号召,促使人们积极进取,促进社会发展;道以出世相号召,保持个性纯洁,使得人们有了精神追求。儒以规矩要求社会,统一规范;道以天道要求个人,保持个性自由。儒与道原本背道而驰,苏轼,却将其水与土一样揉和在一起,烧制成了一种新的形式,发出异样光彩。这,就是苏轼的儒道人格。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其产生的逻辑。生产力张力的释放、政治结构的重塑、多元地域文化的交流,以及“士”阶层作为思想主体的崛起,是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萌生的社会土壤。在百家争鸣时期,儒道墨法成为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的源头,并形成了与中国历史发展相契合的理论内核。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代,儒、道两家都在研究解决农业文明时期的两大基本问题:一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伦理纲常,二是影响人和社会存在的天人关系。他们都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但儒家强调的是个体"合"于社会,以人合天,道家强调的是个体"和"于自然,以天合天;他们也有相同处:1、目的都是有所"为",2、都注意个体人格的自足完善和生命价值,3、都是为了"人人合一",终极目的都是"人";儒、道的"天人合一"观又是互补的,道家为儒家找到了退路,儒家为道家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