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南海问题的症结是南海周边相关声索国采取的"合纵连横"争主权战略与中国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相对立。同时,由于"搁置争议"原则与主权不可分割性之间的矛盾侵蚀了"共同开发"的基础,共同开发变成了"抢先占领开发"。本文试图从两个路径对南海问题分而治之进行阐述:其一是根据国家利益的重要程度,在不同海域实施不同的治理管控模式,如"西沙—中沙—东沙模式"和"南沙模式";其二是对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战略及外交手段,打破相关声索国"合纵连横"的图谋以及大国"零和博弈"的历史逻辑,积极开发南海资源,确保中国的国家利益不再被进一步侵蚀。  相似文献   
2.
分而治之     
我还记得女儿参加60周年国庆庆典活动,和几万名中学生一起,在天安门广场上为阅兵和庆典仪式构造了丰富多彩的"大屏幕"。而8万人参与长达两三个小时的活动,从电视机画面上居然看不到丝毫的差错。演出结束回到家,我出于职业习惯,问她导演如何把这么多人管理得那么井井有条。当时她的回答很简单:把人分了,就好管了。一个管理者把自己事情做好的关键是什么?是能分清什么事情应该自己做,什么事情应该分给别人做。  相似文献   
3.
THE concept of sorting refuse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some 10 years ago. In 2000, the then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now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designated eight cities, including Beijing, Shanghai andGuangzhou, as the first batch of pilot cities to implement household garbage segregation.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和运输,涉外侵权行为日益错综复杂,传统的侵权行为冲突规范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六十年代,国际私法学界出现了对侵权行为冲突规范进行软化处理的高潮,而我国对此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拟对传统侵权行为冲突规范进行软化处理的原因、软化处理的方式和对我国立法的借鉴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学者对此问题的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5.
英国的“分而治之”政策与印巴分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巴分治不仅影响了次大陆的经济文化发展,也给印巴两国人民带来灾难,至今两国之间及其国内的宗教种族冲突仍然没有摆脱分治的阴影.本文主要探讨英国的"分而治之"政策与印巴分治的关系,以及造成分治的其他原因.  相似文献   
6.
施越 《俄罗斯研究》2019,(3):95-122
当今中亚的政治版图,主要由20世纪20至30年代苏联的民族划界工作所奠定。关于该事件性质及其历史影响,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民族划界首先具有满足中亚各民族自决诉求、巩固新社会制度的意义;其次,俄共(布)中央同时有着对中亚边疆居民分而治之的考虑,即以塑造民族共和国的方式强化民族间差异,消解宗教传统和"双泛"思潮的历史影响。本文在综合各国学者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档案研究成果,提出苏联在中亚的民族划界进程可以分为1924-1925年的初次划界和1929年、1936年两次调整。初次划界进程主要由中亚本地各族党员干部提议,并通过反复争论,达成中亚南部划界方案。俄共(布)中央在这一阶段并未对划界进程进行积极干预,所谓"分而治之"的意图在初次划界过程中并无显著表现。但1926年以后,苏联对塔吉克、吉尔吉斯、和哈萨克三个民族自治单位行政隶属和行政级别的变更,则更多体现了自上而下的政治意志。2016年末以来,苏联初期民族划界遗留的费尔干纳盆地飞地问题,在乌、吉、塔三国外交关系升温的背景下出现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7.
以色列是一个以犹太、阿拉伯两大族类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犹太属性、内部殖民主义和分而治之是以色列处理与国内阿拉伯人民族关系的基本思想。以色列的民族政策造成阿拉伯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遭受挤压、歧视,成为经济落后、政治孤立的少数族类,与主流社会十分疏远。这一现实与以色列理应将全体国民纳入其民族国家构建范畴,以塑造统一的政治文化共同体和国族认同的民族构建产生了直接的悖论,并且从根本上制约着国家的稳定、健康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