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151篇
中国共产党   347篇
中国政治   785篇
政治理论   88篇
综合类   1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557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  相似文献   
2.
1995年1月30日,我有幸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江泽民同志《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今天,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和黄埔军校同学会共同举行座谈会,纪念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发表11周年。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感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  相似文献   
3.
建设以法治文明为特点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不和谐的原因有多种,民主和法治发展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和谐社会和法治文明相辅相成。不仅和谐社会的制度取决于法治文明发展的程度,而且和谐社会的制度运行也离不开法治文明的保障。同时,和谐社会又是法治文明的旗帜。如果只有法治的发展,没有社会和谐的进步,这种法治就是不合理的,甚至是不可靠的。作为我国法治文明目标的和谐社会,是具有社会主义内容的和谐社会。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要把法治文明和社会和谐相结合,并通过“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展示其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华美和壮丽。  相似文献   
4.
喻中 《探索》2005,(2):161-164
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理论,为社会主义的制度创新提供了方向。但是,自由个性的实现离不开具体的制度作为支撑。从马克思的理论逻辑出发,促进自由个性的具体制度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表达:克服“人的依赖性”的制度选择;挣脱“物的依赖性”的制度选择;以及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制度选择。只有将自由个性的理想与当下的、具体的制度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大事     
《新湘评论》2005,(4):51-51
国务院下发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国务院发表《2004年美国的人权纪录》;车臣匪首马斯哈多夫毙命;胡锦涛就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在京举行;董建华辞去行政长官职务;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京举行;中菲越签署南海地震联合勘探协议;韩日关系陷入危机;日本将停止对华日元贷款;美国国务卿赖斯访华;各界人士坚决拥护《反分裂国家法》。  相似文献   
6.
《唐律疏议》中“故”有六种用法,其中两种表示犯罪的主观意图,即“故纵”之“故”与“故杀”之“故”。张斐《晋律注》释“其知而犯之谓之故”,后世律学注释奉为圭臬。从法典渊源与律文疏解来考察,“知而犯之”仅指《唐律疏议》中“故纵”之“故”。“故杀”之“故”应用其疏解“无事而杀”。“知而犯之”与“无事而杀”非指一事,不应混淆。唐律中“无事而杀,是名‘故杀”’延续了魏、晋律注“无变斩击”的注解模式并在唐律注解中将之细化。  相似文献   
7.
《支部生活》2004,(5):46-47
  相似文献   
8.
清代积累了不少治边经验,如以开放的心态治理边疆,改进和完善边疆行政管理体制,因俗而治、因地立法,从治国需要出发制定对待各种宗教的方针政策等等,这些经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清代闭关锁国、排斥对外交往、海权意识淡薄等僵化的治边思想,也留下不少失败的教训,值得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9.
早在先秦时期,巴人和三苗的一支即已在武陵地区生存繁衍,发展成为现今武陵地区的两大主体民族:土家族和苗族。自汉代起,汉人就以相当的规模进入本地区。持续的人口流动奠定了现今武陵地区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间形成了共生共存、博弈互惠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十月而歌     
1949年一位伟人挥动巨臂, 一声宣告驱散了五千年雾障, 鲜艳的五星红旗照亮晴空万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