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支部生活》2013,(2):48
1934年5月,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敌人突破永新防线向城区发动进攻,省委与军区机关紧急撤退,却没有来得及通知无线电中队,此时,军区无线电中队政委江文得到消息后,当机立断带着电台与人员向城北撤退,两天后才与军区机关会合。人员没有损失,电台也保住了。这本应立功授奖,但当时却有人告了他的黑状,说他"动  相似文献   
2.
我国抗日战争期间长江航线上1938年冬抢运拥集宜昌的大量人员、物资,有人曾将这次宜昌抢运比喻为"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宜昌抢运前后,地下党组织曾对湖北民营航运业进行发动和海员工人斗争进行领导.现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介绍敦刻尔克撤退,而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不提或很少提宜昌抢运.宜昌抢运与敦刻尔克撤退性质相似、难度要大,宜昌抢运与敦刻尔克撤退一样不可忘记.  相似文献   
3.
1937年卢沟桥事变,事变前就虎视眈眈的日本军队,开始了"精神上的彻底征服",终于将中国的大学置于炮火之中。学界领导、名流开始日夜奔走呼号,计划各校师生的撤退和安置——中国现  相似文献   
4.
1955年美国与台湾国民党当局共同策划的大陈岛撤退行动,是在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解放浙东沿海岛屿下的无奈之举。在大陈岛撤退决定达成的前后5个月中,美国政府与国民党当局之间进行了多次谈判交涉。从表面上看,美国与国民党当局对大陈岛的撤退方案最终达成了一致,但从根本上来说,美国与台湾国民党当局的"外岛"政策存在着明显分歧,这种分歧由始至终地贯穿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每一次美台交涉。  相似文献   
5.
在对抗性警务活动中,警察很容易发生伤亡。作为执法安全理念的重要内容,对战术撤退意识的灌输和合理运用有利于提高特殊警务活动的成功率和减少民警在对抗性较强的警务活动中的伤亡率。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战术撤退在实际执法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应用。只有完善立法,加强宣传和舆论疏导,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并加强实战培训,才能真正强化民警的战术撤退意识,预防和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相似文献   
6.
流通国际化是流通研究方面一个较新的领域,有进必有退,流通企业从海外市场的撤退行动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文章从撤退的原因、海外市场苦战的原因、撤退的战略性定位、撤退现象的量化研究等四个方面回顾相关文献,促进我们了解流通国际化中撤退行动的本质与动因。  相似文献   
7.
自1986年乌尔里希.贝克首次提出"风险社会"的概念以来,风险问题已经深入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安全、制度的冲突与风险刑法进行深刻反思。立足于从责任主义、法益保护和刑法的谦抑精神三个方面分析风险社会与刑法的关系,刑法撤退的原因,既在于责任主义以及以法益保护为核心所构建的刑法体系的要求,又在于风险社会下除刑法之外的社会制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邱逸 《港澳研究》2021,(1):74-82,96
1941年12月日本进攻港英当局殖民统治下的香港,香港保卫战爆发前英国政府为了保全其帝国整体利益,对香港进行了战略性放弃,"明线"上表现出坚决保卫香港的姿态,"暗线"上却将主要军力撤至战略位置更重要的新加坡。英国在军事上放弃防御香港的同时,又拒绝通过不设防城市的方式避免香港受战火摧残,最终导致香港军民承受了重大伤亡,香港陷入日本的残酷占领和统治。  相似文献   
9.
清寒作家     
电视台记者来家采访上个世纪的人文故事,由民国"船王"卢作孚的孙女、作家卢晓蓉陪同,说是"抢救"真人往事。谈话从宜昌大撤退说起:1938年的武汉是全国抗战中心城市,年底失守,20万抗战同胞包括文教人士集聚宜昌,乘坐卢作孚的民生公司轮船,冒着敌机轰炸经三峡撤退到重庆——与欧洲战场30万英法联军(乘千艘民船渡过英吉利海峡)的敦刻尔克大撤退齐名,保存了反法西斯力量。我曾在卢作孚创办的学校读书,1945年暑  相似文献   
10.
可转债能让你在大熊市中实现自己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也能让你在大牛市实现"诺曼底登陆"。1940年5月,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闪电攻势下迅速崩溃之后,英军果断地在法国敦刻尔克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这项行动使英国最终得以把34万大军从死亡陷阱中拯救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