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神论是人文精神、理性精神、科学精神的结晶。中西无神论虽各有自身的特点,却又有着共同的文化特征。发掘中西无神论共同的文化底蕴,对于加强中西文化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做坚定的无神论者,这是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共产党员如果不是一个无神论者,就违背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性质,也违犯了党的纪律,从而丧失了做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最起码的条件。同时,坚持无神论也是共产党员保持思想纯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无神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这两种文化现象之间,除了存在对立和冲突之外,还有统一和协调的一面。从文化的视角看,无神论与宗教都是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文明成果,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和人文内容。无神论与宗教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表达了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宗教与无神论可以求同存异,结为盟友。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正确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深入开展宗教与无神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1901年到1919年是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辛亥革命的根本目标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围绕这一主线,思想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对中国传统的天命观和封建礼教的批判,这一批判又涉及到对孔子的评价;其次,是对中国国民性的改造,梁启超、麦孟华等对奴隶性的批判,最早提出了树立国民意识,而要树立一种新的国民意识,又涉及到科学、无神论与有神论的斗争,文化革新方针的争论;最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了全面的思想论述.  相似文献   
5.
6.
张开城 《传承》2010,(27):96-97
宗教具有重要的道德功能,并不是说道德一定需要宗教作为信仰支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问题,不能归因于中国缺乏宗教。解决当今社会的道德问题,不能把希望简单寄托于宗教对心灵的拯救。在一个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国度里,实现道德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不能片面寄托于宗教与道德的互动。  相似文献   
7.
8.
9.
刘禹锡的法哲学思想丰富而独具特色.它以唯物主义自然观、无神论和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以人和自然的关系为依托,揭示了人类社会实行法制的必要性,提出依靠法制、人能胜天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刘小英 《法国研究》2005,(1):195-203
一、伏尔泰等老一辈启蒙思想家的自然神论思想 18世纪风靡欧洲的启蒙运动最初肇始于法国,而伏尔泰无疑堪称法国启蒙运动的主将和精神领袖.这位享誉欧洲的启蒙思想领袖对法国的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一方面认为任何宗教都是愚昧、欺骗、狂热和偏执的结果,另一方面又强调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必须假定一个上帝的存在(他的一句名言是:"即使没有上帝,也必须捏造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