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49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丹妮 《法商研究》2012,(2):98-103
外国投资者援引国际投资条约最惠国待遇条款要求适用第三方条约争端解决条款的情形在实践中屡见不鲜。国际投资争端仲裁个案仲裁庭对最惠国待遇条款能否扩及争议解决事项的问题看法不一,而理论界亦存在激烈争论,并直接导致新近国际投资条约对最惠国待遇条款的适用范围作出明确限定。近期我国首次被外国投资者诉至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其中最惠国待遇条款的适用范围必将是我国应对的首个重大问题。我国未来缔约实践中应当对该条款的适用范围作出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郭桂环 《政法论坛》2015,(2):141-147
海豹产品案1是WTO争端解决机构处理的第一起直接以保护动物福利为由进行贸易限制的案件。2013年11月25日该案发布专家组报告,认定欧盟实施的海豹禁令是为了保护动物福利相关的公共道德,且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但同时认定该措施不是以公平公正的方式实施,违背了欧盟在WTO协议下的相关义务。动物福利问题已经进入到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将动物福利标准和贸易挂钩。WTO规则在追求自由贸易目标的同时,要适当兼顾非贸易价值目标——动物福利,在国际义务与国内立法之间寻求适当平衡。  相似文献   
3.
4.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一般认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与《望厦条约》、《黄埔条约》构成了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中最重要的奠基石。通过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三个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三国在中国取得了自由对外贸易的通商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  相似文献   
5.
有效利用GATS解决国际服务贸易壁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消除中国服务业在海外遇到的歧视性待遇, 发展我国有优势的服务业出口, 就要利用 G A T S解决国际服务贸易壁垒。包括根据 《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核心原则, 对竞争力不同的国家采取相应的对策, 并利用东道国开放的部门与条件, 以及区分实质同形式上的国民待遇, 取得跨国经营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WTO的最惠国待遇原则也有一些例外条款,这些条款是沿用的CATT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7.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关于发展中成员方特殊和优惠待遇的条款为贸易争端解决提供了一个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场所以及灵活而不失有效性的合作机制。本文首先对DSU中关于发展中成员方的特殊优惠待遇条款进行了分析,论证发展中成员方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特殊优惠待遇,最后提出一些完善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宋薇 《法制与社会》2010,(32):105-105
最惠国待遇是一项相对性的待遇标准,它的内容不可能是绝对的。这不仅指它参照对象的相对性、缔约国之间承担的条约义务的不平衡,而且它在东道国境内的外国人之间实质待遇的不同。除了以上普遍存在的各种限制最惠国待遇标准适用的条件之外,在国际投资实践中,还有为世界各国、包括对外资实行非常自由的政策的发达国家所普遍认同和采用的例外规定。  相似文献   
9.
作为外国投资的相对待遇标准,国民待遇至今仍是公认的最重要的外资待遇原则。因此,准确理解国民待遇原则对我国监管外国投资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试探讨目前与国民待遇有关的一些争议,并提出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非歧视待遇包括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是许多国际投资协定和与投资有关的协定明确规定的最重要的外国直接投资待遇标准,也是国际投资自由化的关键因素。各协定对其适用的时间范围存在较大分歧,焦点在于非歧视待遇是否适用于投资准入前阶段以及允许缔约国保留哪些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