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晓娜 《求索》2012,(10):124-126
村上春树的文学创作与浪漫美学传统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复杂的关系。他在作品中抒发强烈的个人主观感受,强调创作的自由性,感悟人类生存的精神困境,描写爱欲与死亡的心灵挣扎。村上塑造了具有的魔幻直观性、神秘性、超验性的"异质人物",体现出浪漫美学想象力的敏锐、怪诞和神奇,表现出都市文明中生活的现代人对自然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  相似文献   
2.
姚莉 《工友》2015,(2):50
当旅行成为一场热度不减的全民狂欢的时候,当众人高呼"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时候,旅行似乎成为了一种标记、一种象征,这年头,不说自己爱好旅游简直都没脸见人。但是,熙熙攘攘奔波在路上的人们,对于旅行的意义是否真正有过深究,抑或,我这个问题提得实在落伍。不要说,只管走——这,似乎就是旅行的全部真谛了。郭子鹰仿佛是这群人中的另类。《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这本书的标题和一群旅行书乍看起来似乎也没什么两样。吸引我的先是那几帧照片,正如他自己所说——最能打动我的是人。那是几张在广袤的天地间有着异常生动真切的表情的脸,无论  相似文献   
3.
张生 《新民周刊》2012,(39):74-76
显然,要完全打破类似戈尔这样的看法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同时也需要更多村上的这样的作家的努力才行。因为西方对东方的想象和漫画化的认知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要改变它,当然也得花费更多的时间,更何况灵魂的改变尤其漫长。村上在西方世界的走红最近关于村上春树的新闻比较重要的有两则,一是前段时间全球最大的博彩公司英国的"立博"(La...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村上春树不同时期的多部作品分析发现,村上文学始终背负时代赋予的使命,深刻反映了当下消费时代的爱与憎、善与恶.村上竭尽全力地投身创作,其文学创作的三大主题--"丧失情结"、寻求灵魂救赎和探索产生"暴力"的根源,无一不表现出他对时代的独特把握和深切感受.也正因为村上春树文学紧密地体现了时代脉搏,丰富地展现了时代特质.才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5.
畅销榜     
《新民周刊》2012,(9):91-91
  相似文献   
6.
千年之风     
李作昕 《中国减灾》2011,(9X):56-57
<正>"千年一遇"的强震突袭日本,日本人却相当冷静,没人惊慌失措,没人嚎啕大哭,甚至没人流泪,表情中更多的似乎是无奈、达观和镇定。日本人在地震灾害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冷静实在让人吃惊,冷静得甚至像机器,而不是有血有肉的人,从公共场所逃生的人居然还排着整齐的队伍。处"震"不惊,秩序井然甚至比地震本身更令人震撼。  相似文献   
7.
王家曦 《南风窗》2011,(20):96-96
暌违数年,继三卷本的《1Q84》之后,《地下》中文版终于得以面世。从村上春树本人的创作履历看,如此大部头、题材严肃深入的非小说类作品是绝无仅有。村上春树以一个记录者的身份,在震惊世界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发生后访问了60多名亲历者,记录并整理其证言,让这起发生在近20年前的惨剧得以完整呈现在对它熟悉又陌生  相似文献   
8.
走进高三     
阮静 《学习月刊》2012,(12):107-107
终于发现了,长大是可以瞬间完成的。桌上仍凌乱地堆着新概念的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韩寒的第一本第二本第三本,杜拉斯,村上春树……有一些非常耀眼的光亮透过窗户射在我的桌上,移动,移动,然后定格。一年的时间是怎样子的,去年暑假我也坐在地上,也捧着新概念,一个人。可是,现在我塞着耳机,手里的也不是很安全的成绩单,耳朵里传进杂乱而做作的英文朗读,现在再不努力,我的英语就完了。我家后面竟然无故地冒出一条小河和一座凉亭,操场改用了塑胶跑道,从小玩到大的双杠被搁在最边上的树丛中,空地上的篮球架,食堂前的乒乓球桌,  相似文献   
9.
林少华先生的最美好时光也许该再往前推到20世纪90年代,那时候,他翻译的村上春树小说《挪威的森林》风靡整个文青群体中,印数持续高烧不退,我买来一本,看完很激动,那时的人饭后还聊文学,书被一个跑来我家白吃的半陌生人借去了,死活不还。  相似文献   
10.
《且听风吟》作为村上的处女作预告了日后创作的倾向,其间鲜明的互文性叙事策略亦是如此。作者通过小说文本与历史史实的互文,小说文本与音乐以及广播、电影等媒介的互文,以及文本与经典文学作品、文本内部的自我指涉间的互文,在诸多文本的ON与OFF之间使这部作品不再仅仅是夏日十九日间的青春感伤物语,而是蕴含了村上十余年后所追求的"综合小说"的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