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管旧有的教育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建国初期,陕西省完成了接管旧的公立学校、接收私立学校、接办教会学校,为建立陕西省社会主义的新教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高绮 《两岸关系》2011,(4):44-45
2月14日-2月20日,由北京市台办策划组织的“第四届中华文化快车”载着北京市10所中学的262名师生驶入宝岛,与新竹忠信私立学校的师生一起,举行了台湾有史以来规模最盛大的元宵走街活动,并共同策划演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辛卯年两岸学生共庆元宵联欢晚会”,代表团还深入台湾中南部进行师生交流,两岸青少年的情谊就此铺陈延续开来。  相似文献   
3.
陈统奎 《南风窗》2008,(21):61-64
一场财务危机正在降临民办中小学。症结在于,随着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出台和公办学校教师待遇的提高,"高薪养师"不再是民办学校的王牌。以上海为例,如今公办学校:在每一名学生身上花的费用已经远远超过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民办学校面临着异常残酷的被公办学校"洗牌"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柴福花 《党课》2010,(16):92-94
从闷热潮湿的太阳底下走进屋里,刚刚和儿子填完中考的升学志愿书,选择了一所名校的择校生,再用一个私立学校托着,以保万无一失。一路上心潮澎湃,起伏不定,却没有犹豫选择,因为心中早就有了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尽所有的能力去办到。  相似文献   
5.
北京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新中国建立前基础教育已有了很大发展。各类学校已形成一定规模,据1949年初的统计,北平有公私立中等学校110余所,学生约4万余人.其中私立学校有60余所。北平和平解放后,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当时的经济条件,对私立学校采取了维持现状、区别对待、指导整顿、逐步接办等政策.最终于1952年9月对私立中等学校全部实现了接办。  相似文献   
6.
日本高等教育经费的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经费特指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日本的高等院校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日本《学校教育法》第5条规定:“学校的设置者……除法令特别的规定以外,应负担其学校的经费。”这是对学校经费来源的基本规定。据此,国立高等院校的经费由国家负担,列入国家财政预算;公立高等院校的经费由地方政府财政负担,国家根据地方交付税制度等采取措施使其保持必要的水平;私立高等院校的经费由学校法人负担,收取学费是主要来源,还有一些收益性事业的收入,另外,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助性拨款,资助私立学校健康发展,对于向私立…  相似文献   
7.
美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公立和私立学校之分.从理论上讲谁都可以选择让自己的子女上公立或私立学校.但实际上由于私立学校学费昂贵.并非一般家庭所能承受.多数美国家庭仍然选择让自己的子女就近上公立学校。  相似文献   
8.
2002年5月24日(星期五)中午13时许,某市一所私立学校初三学生李某(男,现年15岁)和几位同班同学一起向生活老师和校警请假称到外购物后立即返校,并写了请假条,校警批评后,几位同学高高兴兴地出去了,他们并没有购物,而是相约来到离校不远的长江边游泳,李某不幸溺水身亡,直到当天下午4时多尸体才被打捞上岸。  相似文献   
9.
小儿郎为何上学难 新建于城北昌平区的天通苑,是一个规划人口达20万的经济适用房社区.其业主大致有三类--危房改造的拆迁户、工薪阶层家庭和高收入白领.偌大个社区竟然没有学校?不是的,只是没有公立学校.这里的中山实验学校无论是教育设施,还是教学质量都无法让人说不,缺点是收费太高.由于它是自筹资金的私立学校,所以小学生每人每年要缴各种学习费用1.35万元,初中生需用1.48万元,高中生则要交1.58万元.12年下来,在这里上学的小儿郎光学费就高达17.28万元,还不算吃、穿、用等生活必需的开销.  相似文献   
10.
比尔·盖茨的成功貌似有很多机缘巧合,比如,他正好就生在个人电脑蓬勃发展的初期;他出生在富裕的家庭,有机会上电脑教学非常先进的私立学校,等等。而学者钱定平则认为,和盖茨在同一领域取得成就的同龄人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这背后存在着一个规律,反映了美国教育制度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一些东西,因为盖茨是这帮人才的代表,姑且把它叫做“比尔·盖茨定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