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尼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政府腐败无能,分配不公等原因,贫困就像一座大山,压得广大中下层人民喘不过气来.如何消除贫困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一个国家的政府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贫困问题,没有能力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那么,这个政府就没有资格执政.所以,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衡量一个政府是好政府还是坏政府,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她是否真正有能力解决贫困问题,是否真正有能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等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2.
纵观国内外发展,"黑社会"现象一直困扰着各国发展。中国古代和近代社会也遭受"黑社会"困扰,本文认为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去探寻"黑社会"其存在的原因,以期更好地从根源上根治"黑社会"困扰。  相似文献   
3.
秦海霞 《小康》2006,(11):17-20
社会不公成为不快乐第一诱因《小康》本次调查发现,引起人们不快乐的因素中,“社会不公平,社会底层民众的愿望不能实现”这一选项名列第一,在6464投票总数中占据了1180票,占18.25%。“社会贫富收入差距悬殊导致心理不平衡”紧随其后,名列第二,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不公平以及贫富悬殊过大已经成为国人不快乐的重要原因。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转型的加剧,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人们似乎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消极和抵触心理。具体表现在,目前的弱势群体抱怨生活的不公平,具有强烈的仇富情绪,而富人则觉得自己是全凭个人奋斗才出…  相似文献   
4.
党国英  王桂新 《小康》2008,(3):32-33
没有一个群体的回家之路像农民工如此艰难和漫长。 年复一年的春运难,是这一景况的集中记录和写照,而在遭遇今年冰雪灾害的背景之下,这一难题显得愈发沉重。 这使得我们无法回避其后长期存在并有待深入解决的一系列深层社会问题——城乡分割、贫富悬殊,就业艰难、分配不公、特殊的户籍管理制度…… 就此,《小康》记者专访了长期研究这些问题的学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政》2010,(6):47-47
有专家呼吁:中国已进入了经济发展阶段的矛盾凸显期,贫富悬殊危及社会和谐。江西九江市庐山区民政局钟梦奇认为,矛盾凸显期民政工作者责任重大,要努力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使命感:民政工作承载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传递着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亲民之意、为民之举,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19世纪工业革命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才基本上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用近两百年时间才把工业革命引起的失误弥补过来。 到19世纪末,英国GDP增长了约4倍。而当时英国人口大约是2000万,仅相当于同期中国人口的约1/20。无论从财富总值还是从人均可占有的财富量衡量.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然而,当时多数的英国人并没有享受到国家的财富。  相似文献   
7.
破解贫富差距的难题,法律能够做些什么?法律专家称,完善的财政与税收制度可以起到杠杆作用。  相似文献   
8.
景凯旋 《党课》2010,(8):41-51
自古以来,公平与正义便构成人类社会的基石。但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价值观,公平与正义的内涵历来都是众说纷纭,各执一端。当前的贫富悬殊不是公平与正义,过去的绝对平均同样不是公平与正义。那么,什么才有可能是建立在全社会共识上的公平与正义观呢?  相似文献   
9.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重新调整,贫富悬殊差距拉大等造成社会矛盾加剧。在这一特殊时期,人们更有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法律体现了社会各主要阶层的意志,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器,法治之法是公平正义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本质观包含着解决贫富悬殊加剧、两极分化不断拉大的重大现实问题的思想智慧和方法。具体说,基础和前提就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办法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具体方法和措施就是深入推进分配体制改革,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再分配体系,防止平均主义,逐步解决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问题,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