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小康》2014,(9):2-2
一个被誉为当代马克思的法国统计学家Piketty,出了一本名为《Capital in the 21st Century》(《21世纪的资本运行》)的书,探讨的不是统计学,而是资本运行对社会的影响。这本书虽然属于严肃的学术著作,但内容并不艰深--不但很容易读懂,而且如果是80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国读者去读的话,还会感到一丝亲切--作者在第七章中所举的例子,是这几代人耳熟能详的著名流行小说《高老头》。  相似文献   
2.
李晓鸣  李婧 《学习月刊》2011,(24):42-43
有钱的面条商高老头,一生痴爱他的两个女儿.到头来反被她们遗弃.“像野狗一样的死去。”这就是巴尔扎克《高老头》中描写的父爱。对此,如何看待?有人从抽象人性论出发.认为这是“人类崇高的感情”.也有人从简单的阶级论出发.认为是作者的“美化、臆造和虚构。”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片面性。怎样揭开笼罩在《高老头》中父爱描写上的浓雾呢?  相似文献   
3.
在巴尔扎克的作品《高老头》中高老头的"父爱"悲剧是人们谈论得最多的,也是争论较大的.如何看待高老头的父爱,不同时代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站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用当代人的观点分析、解读高老头的父爱本质,认识其具有的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负债逼出《高老头》《高老头》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名著,情节曲折复杂,故事引人入胜。谁能相信,这部长达80万字的洋洋大作,竞是他因负债所逼写出来的。据说,当时巴尔扎克经济上遇到了困难,负债累累,急需还债,于是他每天写作20个小时。为了提神,他喝很浓的咖啡。于是,仅用3天,就一气呵成写出了《高老头》。巴尔扎克创作速度之快是惊人的。  相似文献   
5.
虽然只有四万多字,但《通往父亲之路》处理的是一个四十万字的题材,这是一个长篇小说的体量。在中外文学史中,父亲或者父子关系早已成为一个永恒的文学母题,有关父亲的书写更是不胜枚举: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巴尔扎克《高老头》,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朱自清的《背影》……,这些名闻遐迩的文学作品所塑造的每一位父亲都气质独特,书写的每一段父子关系亦令人回味。  相似文献   
6.
孙凯 《法国研究》2013,(1):52-60
“翻译冲动”是法国翻译理论家安托纳·贝尔曼“翻译伦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即翻译家在语言形式上修正母语、靠近外文的心理倾向。本文比较傅雷名译《高老头》在1944年、1951年和1963年完成的三个版本,探讨翻译家笔下时现端倪的“翻译冲动”,试图在“神似”之外,找出傅雷在翻译实践中追求“形似”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8.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1799-1850)的传世小说<高老头>,1834年底开始在期刊上连载,次年首次出版单行本.这部世界名著在中国汉译已有六十年历史.起初只有傅雷先生的唯一译本,1989年才有了第二位译者的译本.1996年起至今出现了众多重译本.  相似文献   
9.
郭建 《法律与生活》2009,(19):58-59
靠年金生活的房客 巴尔扎克的名著《高老头》,通过痴心父亲高老头,在被榨干了最后一点钱财后,被两个女儿抛弃,最后痛苦死去的故事,描述了“崇高的父爱”在金钱下的异化,演化为泯灭良心,灭绝人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书,既要泛读,又要精读。这要看个人爱好,也要看什么书和什么人读。我欣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也佩服学究们把历史事件“研磨”成粉末,再“还原”,我还享受央视名嘴信手拈来的各种典故,还有法国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对“高老头”入木三分的刻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