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1篇
  免费   63篇
各国政治   278篇
工人农民   74篇
世界政治   1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2篇
法律   237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53篇
政治理论   280篇
综合类   21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Abstract

Saudi politics is commonly portrayed as reflecting a system of centralised personal rule in which decision-making power trickles down from the tightly knit power circles within the House of Saud. In contrast, this paper draws attention to the empowerment of quasi-autonomous state organisations in Saudi Arabia as a result of state transformation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At its most extreme, state transformation in Saudi Arabia has created institutional and regulatory enclaves with vested interests and areas of competence that cross Saudi borders.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foreign policy ramifications of transformed statehood in Saudi attempts to further Gulf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Gulf Monetary Union project.  相似文献   
2.
刘向阳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0,(1):13-29,153,154
随着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和阿富汗抗苏战争的开展,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罂粟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毒品产量迅速增加,成为世界毒品市场的重要来源地。阿巴边境地区的普什图人和俾路支人等跨境民族在"金新月"地带的罂粟种植和毒品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世纪80年代后,阿富汗生产的鸦片主要来源于阿巴边境的普什图人村庄,巴基斯坦的罂粟种植也主要集中在以普什图人为主的西北边境省和联邦直辖部落地区。多年以来,尽管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政府在阿巴边境地区不断采取禁毒措施,发展替代种植,但是均未能清除该地区的罂粟种植和毒品生产。阿巴边境的普什图人、俾路支人等民族长期种植罂粟并参与毒品走私的原因包括历史、政治和经济等因素。从历史上看,阿巴边境的普什图人有种植罂粟的传统,出售鸦片是他们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从政治上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国政府不能对边境地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从而为边境地区的普什图人和俾路支人种植罂粟和从事毒品走私提供了条件。此外,一些政党为了拉选票而支持当地人们种植罂粟也是重要的政治原因。从经济上看,种植罂粟的收入要高于种植小麦的收入,贩卖毒品的利润较高是吸引阿巴边境的普什图人、俾路支人等民族种植罂粟和从事毒品走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陈奕平 《东南亚研究》2003,23(5):59-62,80
近年来,美国工会对国际经贸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凸现,我国政府和企业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本文分析了美国工会的特点及对中美经贸活动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中充分认识三方协商机制的重要意义,规范三 方协商的内容、职责和企业方代表的主体地位,强化机制建设,提高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ies on European integration by testing and exploring statistical models on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legislative activity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Drawing on legal information gained from the European Union’s PreLex database and analyzing it with the help of statistical analyses, we map out growth patterns of EU law between 1976 and 2003. We construct time-series models and models based on non-linear regression. While the performance of model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theoretical approaches, intergovernmentalism and neo-functionalism, is rather poor,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nonlinear dynamic models might be an interesting avenue for future conceptualizations of the EU integration proces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CPR Standing Group on the European Union Second Pan-European Conference on EU Politics, “Implications of a Wider Europe: Politics, Institutions and Diversity”, 24–26 June 2004, Bologna, Italy. We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seminar participants for useful comments.  相似文献   
6.
黄克功杀人案发生在陕甘宁边区成立后不久。边区司法机关仅用六天时间,便完成了从案件的侦破、起诉到审理、判决和执行的所有程序,为陕甘宁边区的司法公正,从效率、民主与人权保护等方面,确立了标准。在缺乏明确的实体法及程序法规范的情况下,边区高等法院通过对此案的审理,创设了人民群众民主参与刑事案件的陪审制度和公审制度、边区高等法院对重大刑事案件一审终审的诉讼程序制度、法律适用主体的平等原则等重要制度,体现了边区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战争环境下实现司法公正的独特方式,对革命法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兆国主席在全总十四届十三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工会组织应在构建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和谐文化的根本,大力推动和发展先进的工会文化,充分展现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因此,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创建工会文化是现实的要求、是历史的选择、是未来的呼唤。创建工会文化还必须知晓工会文化的内涵、特征和作用,了解工会文化的核心,探索创建工会文化的路径,真正把共建共享的要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革,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个社会转型期中产权关系、劳动关系、社会结构等方面所发生的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对中国工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工会要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发挥自己应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谢红霞 《行政与法》2005,(3):115-116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成熟和最发达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欧盟在很多方面有值得其他国际组织借鉴的地方。本文主要探讨了欧盟法对欧盟成员国的效力的问题。其中包括了欧盟法对欧盟成员国的时间效力范围和空间效力范围、欧盟法的效力优于欧盟成员国国内法、欧盟法在欧盟成员国的直接效力和间接效力以及欧盟法律与欧盟成员国法律之间的配合关系效力,以希望从中可以引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he extent to which neighborhood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 influences predict childhood violence among 867 African‐American yout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eighborhood affluence was the only neighborhood‐level variable to exert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childhood violence. Furthermore, childhood violence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social psychological influences, such as adopting a street code, associating with violent peers, parental use of violence, and quality parenting. Overall, th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simply living in a violent neighborhood does not produce violent children, but that family, peer,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play a large role in predicting violence in childho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