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以《南洋商报》(1951—1976)发布的讣告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告知类、吊唁类、答谢类和周年纪念类四种,进而对讣告中所呈现的新马华人的家庭形态与社会网络进行考察分析。这些登载在华文报刊上的讣告,详实记录了20世纪50-70年代转型期新马华人社会文化各方面的情况,尤其对研究该时期新马华人家庭形态与社会网络提供了新的第一手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2.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日本的“南洋姐”席卷世界上大部分的卖春市场,对她们人生命运的悲剧性解读,构成“南洋姐”研究的主流视角。但事实上,“南洋姐”奔赴海外,多多少少是一种主体性、主动性的选择。将“南洋姐”视为“被剥夺主体性的女性”,是很难准确捕捉到历史的全部真实的。“南洋姐”以娇弱之躯,在创造自己的历史的同时,为近代日本的海外扩张开辟了道路,也为日本日后的“南进”运动奠定了第一座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中岛敦的作品集《南岛谭》以短篇小说的方式记录了作者于二战期间出使南洋时的生活经历。在日属殖民地南洋的所见所闻,触动了中岛敦对"南洋—日本—欧洲"三者间文化属性的深层思索,既流露出对日本南洋殖民文化政策的微词,又涉及到对日本吸收欧洲文化策略的反思。《南岛谭》充分地反映出中岛敦对异国文化交融所采取的客观立场,在中岛敦文学中占有独特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南洋大学自创立到关闭,为适应主、客观环境而进行广泛的改革。使南洋大学由一间私立、仿美国学制的华文大学,逐步改变成由政府资助,乃至由政府监控、依英国学制而塑造的英文大学。在改革的过程中,新加坡政府所扮演的角色,逐次加重,并一步步导致南大“必须”关闭的境地,终使南大的关闭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晚清政府内外交困,社会不安定使得很多中国知识分子侨寓南洋寻找生路,其中以新马两地为多。邱菽园有着举人功名、丰厚家产和个人学识的优势,加上办报兴学和雅集诗社,很快成为19、20世纪之交新加坡文坛领袖。他曾因巨额援助维新派起义受到政治牵连,又因经济破产备感世态的炎凉。困顿时期的邱菽园依然保持着知识分子的岗位意识,继续培植新加坡本土文化,他的岗位意识越来越在地化,诗文中出现了更多的本土关怀。纵观其一生的诗文创作和文学活动,一方面邱菽园毕竟根在中国,爱国情结是割舍不断的,与同期南来的左秉隆、黄遵宪等人一样,邱菽园的诗文中有着挥之不去的感时忧国情怀;另一方面,其诗文中开始描摹新加坡在地风土人情,也开始经营本土文人的交际圈。邱菽园丰富的文人交游经历及文人间诗文唱和,在在展示着汉诗在南洋地区的传播历程,同时,也勾勒着海外知识分子从花果飘零的无奈到自觉落地生根的移民心路。  相似文献   
6.
1927年诞生的暨南大学南洋文化事业部,是中国现代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成绩最多、声名最著的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的专门机构,它开辟了中国现代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的一个"新纪元".关于这一机构的历史沿革,已有的叙述或有讹误与疏略之处.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考察,提出较为清楚准确的表述,以供学者了解暨大校情以及进行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学术史回顾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是一个资讯发达的世界,谁能快速掌握及时、准确的资讯,谁就能把握发展的时机.作为一份海外华文大报,<联合早报>是如何为读者提供"最多、最快、最好又准确可靠"的资讯,客观报道和分析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新闻,解读最新资讯,使读者能通过读一报而知天下事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早报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解读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