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40篇
世界政治   7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篇
法律   452篇
中国共产党   316篇
中国政治   540篇
政治理论   84篇
综合类   1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会博览》2006,(3):35-35
日前,海淀区劳动、工会、建委、公安四部门联合成立了2个执法检查大队,对27个重点工地、37个重点劳务公司和去年发生过拖欠工资现象的劳务公司进行了重点检查。  相似文献   
2.
季燕 《当代建设》2003,(1):25-26
综观所有成功和失败的企业管理案例,我们发现,虽然不同的企业都有其相异的“兴衰史”,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那就是企业最高管理层对待风险问题的态度(经济学中称“风险偏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可以说,管理层时刻都面临着在信息不完全(不充分)条件下的决策难题,而且决策方案一旦形成必将对下一步的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就是经济学所说的“路径依赖”问题,所以,任何管理者都必须了解和研究风险及其相关问题。同时,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条件的高速发展和“入世”以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风险问题将会更加突出,更…  相似文献   
3.
王百平 《人大研究》2005,(6):F004-F004
和谐社会,简单地说,就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处于巨变和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目前有诸多不和谐问题,如经济循环不畅、阶层矛盾加剧、政务摩擦不断、区域关系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等。追究根源,这些现象又都与城乡差距拉大、农村发展滞后如影随形地纠缠在一起。因此,“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一个最具根本性、最有决定性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也是最棘手、最难解决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农村的发展滞后,农民占我国国民大多数的现实,决定了“三农”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相比较,更具有基础性和连锁反应性的特点。“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而农民增收的根本举措是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改革开放近3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解决农民就业,一是农业,二是乡镇企业,三是外出务工经商。我省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2046万人,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在700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约1200万人,富余劳动力300多万人。经济落后、城乡差距大、农民贫困是最基本的省情。由于地处西北内陆,观念、资本、技术、产品销路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因此,我省依靠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增长。农业依然是我省农民最主要的就业方式,全省7300多万亩耕地,60%多是山地和旱地,人均3.5亩,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我国绝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已高于或与国际市场价格持平,在中国加入WTO的形势下,农产品价格不可能再提高,要依靠农业富裕,必须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品种结构和质量向优质、专用、多样化发展,这种建立在土地种养之上的结构调整尽管是十分有效的,但同时也是比较有限的;二是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上的规模化,这是农业成为真正赚钱产业的惟一出路。因此,农业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整体上将是一个递减过程。所以,农村劳动力只有进城务工,走转移这条路子,才是增加农民收入最快、最直接、最见成效的办法。2004年我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324.25万人(次),约140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64.40亿元,为农业人口人均增收310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840元的六分之一。劳务输转已切实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劳务经济。一是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一方面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非农化过程提高了农产品价格,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近几年来,我省部分地区遭受了各种自然灾害,但人民群众生活稳定,未出现大批外出讨饭的现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劳务输转发挥了作用,劳务输转已成为农民的“铁杆庄稼”。  相似文献   
4.
《就业与保障》2005,(2):18-18
福建省劳务派遣及其鲜明地方特色引起各方面的肯定和关注。福建省委、省政府强调,应针对劳务派遣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共同研究新举措,完善运作机制,健全服务网络,把劳务派遣中心建设成为真正具有公益性质的、符合市场规律的社会中介……  相似文献   
5.
6.
如何加强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效率,作为企业关键生产要素的企业家,是提高企业效率和收益水平的一个重要源泉。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保证企业家充分发挥其企业家精神及经营管理才能,实现其个人目标利益,提高企业效率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国企改革实际,主要从理顺企业领导体制,完善报酬制度,健全政策法规与责任制约,促进企业家市场化等方面,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建立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防范化解内部人控制风险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家所有、分级管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由政府各部门分散行使,管理职责不清,权力与责任不对称…  相似文献   
7.
化隆回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农村人口21.31万人.农村劳动力11.15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4.42万人。近年来.化隆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地关于农民增收的各项方针政策,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大力引导,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于畅 《奋斗》2006,(11):51-52
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科学谋划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推动劳务经济战略升级,深刻分析劳务经济的发展趋势,研究部署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升级的主要任务,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刘芳 《工会论坛》2005,11(6):12-12,16
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事实劳动关系尚无明确的规定。它与劳务关系的区别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判断究竟是事实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时,不应当仅仅从形式上出发,更重要的是关注二者在本质上的差异。只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符合劳动关系的性质,劳动者事实上已成为用人单位的组织成员,即使他们之间订立的合同是以劳务合同为名义,也应当将其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10.
《劳动保障世界》2005,(7):20-21
长岭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幅员面积5728.4平方公里,总人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4万人,剩余劳动力10万人左右。近年来,我们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为推进“一推双带”、实施开放兴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战略性措施,加强引导,积极扶持,搞好服务,使全县劳务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去年,全县共输出劳务人员51200人,实现劳务收入2亿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