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正国学精髓宽广而伟大,你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运用到,在竞争的职场上,国学也帮我在职场中确立了正确的思想,在工作中起到了激励作用。职场中"君子坦荡荡"对于我们这些平常百姓来说,国学的影响必离不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且息息相关,潜移默化,无处不在。上班之初,我在一家铁路站段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因文章多有发表、获奖,故经常受邀参加路局报社组织的外  相似文献   
2.
正"就这样原原本本地写,群众这么热爱、怀念的县委书记是很少见的。在他身上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全部的优秀品质。共产党员应该做到的他全做到了。我们一定要把他写出来!写不出来,我们就对不起人民!"——穆青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发表了由穆青、冯健、周原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并配发社论《向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学  相似文献   
3.
这张老照片泛黄得几乎无法扫描。背景是大海、码头,能看出是一群戴着军帽的年轻人,七八个人的眉眼都有些斑驳模糊,可是他们咧着嘴欢笑的表情却很明显。中间的一位年纪稍长,右手拄着铁锹,左臂挥向前方,大家的目光都沿着他的手臂看向一个貌似很遥远的方向。 这是七十年代的一张老照片,2009年我在整理山东烟台边防检查站60年站史资料时,在档案室角落里一堆被灰尘压盖很深的文档里发现的,不知为什么这一堆残损、破旧的纸堆历经办公楼的翻新装修竟然没有被丢弃或烧毁,也许冥冥中他们在等待被后人发现的这一天。  相似文献   
4.
袁勤华 《半月谈》2020,(9):28-29
多少好经验,都在《半月谈》;多少心里话,也在《半月谈》。20多年来,我辗转多个工作岗位,从一个普通宣传干事成长为厅级领导干部。《半月谈》始终与我不离不弃。  相似文献   
5.
正我是来自二师二十四团基层的一名宣传干事,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与各位老师、前辈们交流学习,我感到非常荣幸。我来到兵团的时间并不长,对于兵团的了解还不是很透彻,所以很感谢《兵团工运》和各位领导给我这次机会,让我来参加培训,学习知识。从各位老师精彩的课程里,我听到了兵团的历史和兵团人的故事,也让我与  相似文献   
6.
中铁二局电务公司工会宣传干事廖力来稿呼吁别让职工代表的提议"回娘家"。职工代表是职代会的主体,是广大一线职工最直接、最迫切需要的真实声音的代言人和传递者。因此,必须落实好职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别让职工代表的提议"回娘家"。别让职工代表的提议"回娘家",是企业强化工作作风的重要体现。职工代表作为职工的代言人,将一线声音带到职代会,目的是找到正确的方式方法予以解决。企业的领导班子、涉及的到相关部门认真听取职工代  相似文献   
7.
四川是西部农业大省,90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约占80%。农村群众的真实思想状况怎样,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如何?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加强?最近,我们组织有关部门和市州进行了深入调研。主要思想状况调研显示,我省农村群众总体收入偏低,中国梦的提出和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极大地增强了农村群众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农村群众有早日脱贫的强烈愿望;农村群众利益诉求多样化、精神需求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福建党史月刊》2014,(17):31-31
正焦裕禄不仅是一位带领群众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大灾害的共产党人的楷模,也是一位铁腕反腐、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的好干部。铁腕反腐有一次,兰考县检察院工作人员在下乡检查中,发现一名生产队长"贪污自肥",该队长利用职务之便,偷了1.2万块砖、9000片瓦、32棵树,盖了3间瓦房。此外,还偷了920斤麦种。当时正值灾荒之年,接到情况反映后,焦裕禄做了长长的批示,称之为"天灾之外的人祸"。在河南省档案馆,至今存有当年焦裕禄的批示手稿:"……这  相似文献   
9.
江文胜 《侨园》2014,(5):59-59
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东岳街道办事处东风社区,有一位85岁高龄的老中医,免费为病人开处方。自从退休后,他便在自家开办了"慈善堂"。广纳患者,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富裕贫穷,至今已义诊近30年。退休前:自学中医治病救人1928年,冯子健出生在大冶市城关。因他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困难,他勉强念到小学四年级便辍了学,父母把年仅14岁的冯子健送到大冶城关的一家药店当学徒。聪明伶俐的他,对中药药理非常感兴趣,师傅也愿意教他。  相似文献   
10.
正为雷锋拍照是张峻一辈子的骄傲,他生命的终点也定格在"留住雷锋"的事业中。终身的遗憾1962年8月15日,对时为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的宣传报道干事张峻而言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天11点多,张峻刚吃完午饭回到宿舍休息,一位宣传干事急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