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七部委联手清查"豪华衙门",深得人心,其"大限"过去半个多月了,仍然是老百姓十分关心的焦点。只要上网看看民意,就会一目了然。今有与七部委的"大限"异曲同工的一件事,也引起了民意的极大关注,这就是央视"新闻调查"板块及其网站论坛联手开展的"征集各地豪华楼堂馆所图片"活动。据有关消息称,帖子发出后,短短一周内,点击率就超过7万次,内容基本上是关于豪华大楼的照片,以及网友们的评论之语。  相似文献   
2.
杨敏 《求贤》2012,(2):51-51
在央视播出的《新闻调查》节目中,此前落马的一批足坛官员亮相。谢亚龙面对镜头表现,承认自己有犯罪行为。“但我确实不是一个贪官”,谢亚龙说。  相似文献   
3.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由身兼主持人身份的记者主持,其身份的丰富性与独特性拓宽了记者在新闻深度报道节目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种对以往单纯记者或主持人身份的开拓与创新,深入挖掘了电视记者的价值,打造出新时期电视记者的独特魅力,促使电视记者与栏目融为一体,由此而推动《新闻调查》节目成为精品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有媒体记者作了新闻调查,将大连、南京、成都三个软件名城放在一起做了比较,其中特别提出:中国软件名城南京“两园多基地”的发展模式,形成有特色的软件产品族群,低调的“南京特色”让人不敢小觑。  相似文献   
5.
尤蕾 《南风窗》2013,(1):78-81
与质疑相比,柴静更喜欢说她是在与被采访者进行一场情感流动。她说采访是一场生命的往来,两人之间一定不能隔。干脆就让自己骑在马鞍上随着马背起伏,双方都忘我才是最好的采访。第一次见到柴静,是在她新书《看见》的首发式上,一袭黑衣裙,一头短发干净利落。此刻,《读库》主编张立宪希望36岁的她能够面临更残酷的真相,更深入地怀疑人生,因为这个年龄,还远远未曾看透人生风景。柴静说,自己还是一片未曾完全舒展开的叶子,蜷缩着的身体中仍积聚着一股"青"劲,一如年少时的她。当央视纪录人陈虻问"如果你来做新闻,你关心什么",她答:"新闻当中的人。"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8日。胡长清在江西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这是建国以来第一个因贪污而被处以极刑的省级领导干部,所以备受人们的关注。然而胡长清是怎样从一个身居要职的国家领导干部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的呢?就在胡长清伏法的前一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的记者在江西第一看守所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7.
夏庆丰 《当代贵州》2014,(35):34-35
正铜仁市率先启动实施了山村幼儿园两年行动计划(2014—2015年),决定用两年时间建设2060所山村幼儿园,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把幼儿园办在山村老百姓的家门口,不让每一个农村学龄前儿童输在起跑线上。此决策已被求是《小康》杂志社评为"2014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民生决策"。  相似文献   
8.
1998年3月19日,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朱基总理回答的第一个记者提问就是村民委员会的选举问题。朱总理的回答很明确:“目前这种民主的制度不但在农村而且也在企业中实行……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方向。”从此,村民自治好像一夜之间成为中外媒体的宠儿,被大肆宣传,许多人惊呼农村出现了静悄悄的革命。其实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早已开始了许久,不过也确实不曾引起媒体的重视。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编导胡劲草说,在1998年3月之前,她对农村会有这样先进的民主选举并不完全相信。她所知道的是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电视台门口那…  相似文献   
9.
the controversy in Japan over the right or wrong of Abe's Shrine visit, as well as the appreciation of and perplexity over the righteous anger in China, the ROK,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gainst the event, reveal the perceptions of history and diplomatic considerations behind it. Back in August 2006, a Yomiuri survey of popular attitudes towards the similar actions of the then Prime Minister Junichiro Koizumi (2001-2006),  相似文献   
10.
<正>拆迁,在当今中国不算新闻,却又是最出新闻的地方。拆迁户往往以其情状之无助,掬无数同情之泪;拆迁者则以其手段之恶劣,气焰之嚣张,招致万千义愤。不过,新近一则拆迁新闻境况却与以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