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3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81篇
中国共产党   154篇
中国政治   177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4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庄礼伟 《南风窗》2007,(8):86-87
未来人们的眼睛像星星,在上面盯着我们。但似乎渐渐地,他们的眼睛就像现在废气夜空中的疏星一样,预言般地黯淡、退隐了。  相似文献   
2.
“夜莺”吴碧霞的今天与昨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6月18日晚上,北京音乐厅的帷幕徐徐拉开,吴碧霞似六月碧荷、似六月朝霞照亮舞台。这位身材不高、有着洋娃娃般圆脸、眼睛比月亮还明亮的她,征服了千余名陶醉在她美妙歌声里的观众。一曲委婉清晰、俏丽动人的《槐花几时开》开场,鸦雀无声中,千余双眼睛从曼妙的歌声中看到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我们相遇一个人,用来判明他的时间需7秒钟功夫。这段时间内的交往接触并不需要语言。我们有意无意使用眼睛、面部、身体或姿势来启动我们的真实感觉,同时也引起了一连串情绪反应。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6,(5):78-79
所谓心理疲劳,是指人在长期从事一些单调、机械工作和活动的情况下,伴随着肌体生理方面的变化,中枢局部神经细胞因持续紧张而出现抑制,致使人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明显降低,直至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心理疲劳并不完全是客观生理指标变化的反映,常常带有主观体验的性质。对于产生心理疲劳的人,轻者出现厌恶、逃避工作、学习、生活的症状,重者还可出现抑郁症、神经衰弱、强迫行为,以及诸如开始吸烟、酗酒等生活习惯的改变。产生心理疲劳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精神紧张和学习、工作过量。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及高度的竞争性,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人害怕在竞争中失败,由此导致了心理的紧张与疲劳。此外,繁杂的信息轰击、住房拥挤、噪音、工作条件恶劣、疾病、家庭不和、人际关系紧张、事业遭到挫折等,也都是诱发心理疲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利用板材标准M(T)试样研究了4种不同氢含量(0,200,450,730 (g/g) NZ2锆合金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发现不论含氢量的高低,裂纹稳态扩展区的裂纹扩展行为均符合Paris幂律关系,即 da/dN=C((K)n,但随着氢含量的增加,n值不断减小;含氢量增加导致NZ2合金塑性变形能力降低,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增加,尤其是氢含量较高时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龚朴磬 《实践》2013,(8):33
“全负荷运动员”、“全天候办事员”、“全科型服务员”……《人民日报》推出“如何看待基层干部系列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基层干部的苦辣酸甜,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眼睛向下”关注基层,不能遗忘基层干部。  相似文献   
7.
于永军 《前线》2013,(10):78-78
今年7月底,中纪委对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作出通报,产生了积极的连带效应。各地纪委、监察部门相继抓住各辖地中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违反八项规定的典型问题,作出了严肃处理和公开通报。  相似文献   
8.
9.
滕兆来 《人民公安》2012,(21):38-38
一块儿参战的几个民兵都说去蹲坑守候,王永贵却不以为然:大冬天怪冷的,受那罪干嘛,你们只管舒舒服服地躺在被窝里睡觉,明天一早跟我去抓贼就是。20多年前,我到山东省夏津县白马湖镇工作的时候,镇派出所的所长是人称"点子王"的王永贵,老头那年也是快60岁的人了,但精神矍铄,嗓门洪亮,一双睿智的眼睛炯炯有神,人们都说他只要眼睛一转就是一个"点子"。说起"点子王"名号的由来,还要从他早些年抓贼的几个故事说起。  相似文献   
10.
我们每个人都有"第三只"眼,您相信吗?也许您会说:"不相信!"但是无论您相信与否,它是的确存在的!"第三只"眼动物需要的眼睛有多少,是由眼睛的质量和动物的生活方式决定的。有些现存的动物曾经有过非常好的眼睛,但由于它们到了完全黑暗的环境里生活,眼睛也就逐渐退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