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学诚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治学方法,从文化史的独特视角切入赋学研究。章氏认为赋体的生成与诸子文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是赋体习染诸子文的艺术特征之余风;二是赋体在意旨上“犹有诸子之遗意”。  相似文献   
2.
章学诚毕生以维护纲常名教为己任,重视妇德妇道,反对妇女抛头露面,强调妇女贞烈的伦理价值,但在受到清乾嘉时期学术知识化浪潮的深刻影响后,又形成了重视妇女才学、承认其文化传承地位的进步观念,从而对其有关妇女专史的历史编纂理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他主张恢复能够容纳妇女才学和特长的《列女传》以取代主题狭窄的《烈女传》,并突出妇女独立的传主地位。章氏上述的观念和思想,打上了宋学和汉学的双重烙印,是陆王心学重视天理和纲常的"尊德性"与乾嘉学派重视知识和实证的"道问学"之间交互影响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一、并非单枪匹马之事 历史上,有许多史家对群体写史颇有微词,他们认为“集体的写史,‘是犹招市人而与谋室中之事’”。章学诚虽不反对设史馆修史,但还是认为“成一家之言”的史学著作需由史家个人完成,否则难以形成系统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章学诚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治学方法,从文化史的独特视角切入赋学研究。章氏力举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尤为企慕战国文章之盛世。众人将萧梁的《文选》“举为辞章之祖”,而章氏整个文史校雠工作的深层动机之一,是试图在时间坐标上将《文选》调整为有为而发的战国之文,从而消解清代义理、考据、辞章严重分离的现象,以补救时世为文之偏颇。  相似文献   
5.
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提出了"体由性定"的文学思想。按行文的内在理路,刘勰应该阐明文体创造的根本动因,即创作者的思想情性问题;但是刘氏选择用低层次的"形式训练"(摹体以定习)的办法来创造文体,并视之为"文之司南"。故此,刘勰在阐发如何解决根本问题的途径上,出现了理论漏洞,这是刘勰在面对理论困境时使用了"分身术"的缘故。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质性》诸篇对《体性》篇的理论漏洞做了修补。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思想传统和学术传统使得章实斋的历史观念不可能与柯林伍德的历史观念如此地不谋而合,更谈不上这两人的相似之处可以说是十分惊人。比较哲学要求比较者对被比较者双方的特征都有深入细致的了解,以相对超然的态度进行比较。由各自的历史性造成思想间巨大的差异,是任何严格的比较研究不能不注意的。  相似文献   
7.
张富林 《求索》2013,(10):149-151
诗学观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相当复杂的命题,历代文学家及诗论家对其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章学诚是清乾嘉时期著名的文史大家,他有自己明确的诗学观:托比兴,寄寓意;轻工艺,重诗义;主性情,倡清真。章学诚的诗学观袭古创新。见解辩证而深刻,对今人治诗亦有许多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章学诚的研究,日本学者先发其端。如今,国内学界对章学诚的研究似乎仍未全面展开。要对章氏思想有一个全面的、统贯的了解,就要关注他所使用的特有概念的涵义。《原道》一文中的道的概念,对了解章学诚的历史哲学的阐发方式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紧扣《文史通义》中的相关文本,对章氏所使用的道的涵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戴震是清代朴学的领军人物,他不但精通考据之学,且对义理之学也多有建树,但在当时却少有解人。在崇经好古、贵博贱约的学风之下,有一个人自诩是戴震知音,那就是提出"六经皆史",以"得其所以然"为学问的思想家章学诚。近年已有不少关于章、戴二人交往的研究,这些研究多集中于考订二人交往的过程或思想的差异,但若换一个角度,通过观察章学诚对戴震形象的建构过程,或许更可透视出学风嬗变之际,不同学风相互排斥、相互竞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比较哲学要求比较者对被比较者双方的特征都有深入细致的了解,以相对超然的态度进行比较。生在18世纪中国的章学诚面对的问题是挽救当时经学的流弊,即只讲求训诂考据而不顾义理。而柯林伍德历史哲学的直接目的,则是要推翻西方传统历史思想。由各自的历史性造成思想间巨大的差异,是任何严格的比较研究不能不注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