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23篇
中国共产党   79篇
中国政治   149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林书豪被抢注成299个商标,刘翔被抢注过48次,林丹的抢注记录是54条……谁在抢名人商机,名人又该如何"保名字"?2012年9月20日,姚明团队起诉生产、销售"姚明一代"的武汉云鹤大鲨鱼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一案二审落槌。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由武汉云鹤大鲨鱼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赔偿姚明包括维权合理费用在内的经济损失共计100万元。  相似文献   
2.
子因枝干挺拔,风韵潇洒,心虚节坚,凌霄傲雪,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古代文人将其列为梅兰菊"四君子"之一。北宋诗人苏轼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无肉使人瘦,无使人俗。"生动地反映了子在古代文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史载唐代萧悦、孙位均善画,但自北宋文同创立墨写意之法,子才成为中国画的重要题材。文同以后,历代画家中善画墨者代不乏人,形成中国绘画史上一道奇特的风景。贵州画  相似文献   
3.
故乡的竹     
正我的故乡川东大县因多而得名,家家户户庭院内外,到处都有苍劲挺拔、郁郁葱葱的林。一眼望过去,一簇簇,一丛丛,影重重叠叠,叶错落有致,风儿轻吹,摇曳出阵阵凉意,给人清新、幽美的感觉。记得我家后院就是一大片林,并成了我们的乐园。春天,茁壮的新拔地而起,高高地向上伸挺,一派箭破云雨的昂然气慨。偶尔,还能发现幼节处没有消退的白霜,衬托着稚嫩的新绿,不由你不感到一股强劲的活力。夏  相似文献   
4.
《廉政瞭望》2013,(9):74-75
地震是一场灾难,同时也是一面镜子,既可以照出人性的灰暗,也可以显示人性的光辉。培仁一家在地震后不怨天不怨地,积极开展自救的故事令人钦佩,让人动容。  相似文献   
5.
廖巧玲 《工友》2012,(10):32-33
一夏日的宜昌夷陵区,下午3点,不燥热,但沉寂。一处低矮简陋的窝棚,用石棉瓦、棍、木板、蛇皮袋搭起,甚至连一个像样的"门"都没有。猫腰,探头,进屋。阴暗,潮湿,杂乱,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垃圾味道。唯有支在角落的两张小床在告诉来者这里是居所而非杂物间。  相似文献   
6.
柯卫  马作武 《法学评论》2007,25(4):90-93
针对邓析所作的《刑》系刑法典的传统说法,本文提出合理的质疑,认为邓析作为早期名家,擅长于法律方面名实关系的厘清。因应当时成文法的公布,邓析从刑法入手,致力于刑法名实关系的解析,其成果就是《刑》。《刑》并非刑法典,而是一部对国家刑事立法进行注释和辨析的学术著作。邓析开私人注律传统之先河,《刑》乃中国传统律学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7.
朝圣井冈山     
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奔驰,窗外青松翠流逝。经过山路中的JL转十八弯后,巍巍群峰豁然升朗。这里就是茨坪。  相似文献   
8.
竹棚寨故事     
沈见怀 《今日民族》2013,(10):20-20
棚寨自然村隶属于屏边县白河乡团结村委会,现有人口28户93人,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寨。棚寨的村口,有一块大理石碑,上面刻着几个红色大字:民族团结示范村。  相似文献   
9.
<正>群安村率先在成都市颁发"自留耕地使用权"第一证,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记者探访崇州市桤泉镇群安村的荷风水村时,正是午后时分。青瓦白墙的小楼错落有致,村道宽敞整洁,路边则是连片的碧绿蔬菜,房前屋后耐寒的草木,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显得更有生气。村头300余平方米的红白喜事房内,人们正热热闹闹地收拾着喜宴过后的餐具,老人们已经搬出椅在广场上晒起了太阳。  相似文献   
10.
沈毅  沈达 《协商论坛》2011,(5):56-57
祖父沈嘉炎,字白,又字明甫。祖籍浙江绍兴。1878年8月28日生,因我高祖、曾祖两世宦居河南,遂入河南许昌籍。我高祖茂堂公在清吏部任职,并历任河南许州州判、裕州知州,他的墓碑上镌刻“皇清浩授中宪大夫”;我曾祖闻庭公历任罗山知县、汝宁府汝南埠通判。兴办义学,受到乡民的称颂。祖父白公幼年即聪颖好学,17岁时,受业于怀庆府府守江槐庭。因我曾祖与袁世凯有旧交,适逢袁回项城葬其生母刘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