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52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33篇
工人农民   2680篇
世界政治   205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7篇
法律   1619篇
中国共产党   2890篇
中国政治   2923篇
政治理论   746篇
综合类   143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400篇
  2014年   1179篇
  2013年   1211篇
  2012年   1133篇
  2011年   1180篇
  2010年   1238篇
  2009年   1227篇
  2008年   1271篇
  2007年   743篇
  2006年   949篇
  2005年   777篇
  2004年   759篇
  2003年   467篇
  2002年   377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442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职工参与机制的有效实施将有助于防止职工权益受到不当损害,降低企业并购成本,消除劳资之间的冲突。我国现行立法规定了职工参与的组织形式和企业对职工的告知义务,但存在职工参与的内涵界定模糊、职工代表机构未发挥实际作用以及法律后果缺失等问题。为完善我国企业并购中的职工参与机制,应当明确雇主对职工的告知义务,规范职工参与企业并购的组织形式及其职能,并完善雇主违反职工参与规则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2.
3.
《现代法学》2019,(4):90-104
本文提出以及论证的命题"保险人可以作为支持和补充政府治理/监管风险的私人监管者"与国内目前主流的保险法研究范式——合同和监管两个维度——有较大的不同。本文意图藉此探索保险法理论的新范式,以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于保险法理论研究带来的重大挑战。风险保障专业化、损害赔偿社会化和治理手段市场化的性质使保险成为构建公权与私权合作治理的机制。保险人以"治理"(govern/regulate)的方式支持、补充甚至替代政府对被保险人行为和风险的行政管制。"看不见的手"(商业保险)与"看的见的手"(政府)相互配合与支撑,在满足约束条件的情况下,政府应向保险人下放风险管理职能,从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军人保险制度作为美国军人保障体系的主要支柱之一,在保障美国军人及其家属的生活、免除军人后顾之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美国从内战抚恤金制度产生到20世纪初期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追溯美国军人保险产生和构建的政治与历史基础,以此来考察美国军人保险制度的转型,同时分析目前所形成的“商业保险公司运作+政府部门监管”的制度架构、性质和存在的问题,探讨美国军人保险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医患关系在各国都是一个棘手问题,日本也不例外。不过,日本推出一系列制度化的应对措施,有效缓解医患矛盾,最大限度降低医患冲突发生的可能。全民医保,制度健全日本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在健康保险范围内疾病的诊疗费用,大部分由医保承担,自付比例根据年龄和收人确定。通常,出生至6岁3个月自付20%,6岁4个月至69岁自付30%,70岁至74岁自付20%,75岁以上自付10%。  相似文献   
6.
京医保发[2019]30号各区医保局、财政局、卫生健康委、人力社保局、税务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意见》(国办发[2019]10号),做好本市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统称"两项保险")合并实施工作,现将《北京市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7.
8.
9.
赵国庆 《群众》2006,(2):42-43
近年来,姜堰市委十分重视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对正式党员3人以上、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均建立了党组织,对职工人数在25人以上、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均选派了党建工作指导员,这部分企业的党建工作得到了有效开展。但职工人数在25人以下、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却成为党建工  相似文献   
10.
“支部热线”曾经刊登过关于离休资格的解答。我们这里有一位老同志完全符合文章所述的条件,可是就是得不到离休干部待遇。原因是他退休时是职工,不是干部,所有只能享受离休职工待遇。不知道这是不是符合有关文件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