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46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卷首语     
《今日中国论坛》2002,(4):M002-M002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本质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慧丽 《求实》2014,(3):9-12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科学地阐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前提是尊重自然规律,倡导人、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反对将自然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体或者对象。立足于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当代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道德原因在于,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和"发展至上"思维方式的负面效应。我们需要在中国生态文明道德建设中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理念和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通常人们将农业文明称作“黄色文明”,意指这种文明是与黄土地有关的。它是人类探寻自然规律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初期阶段。但由于缺乏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这种文明只是人类文明的起始,这种文明的进程多少带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无力感。工业文明,人们习惯将其称作“黑色文明”,意指这种文明是与矿藏、钢铁机器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孙连珠 《前进》2011,(8):9-9
我省农业之长在于特色。省委提出的农业现代化,就是要走出特色现代农业之路,就是要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抓住了当前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推进特色现代农业的根本举措。为此,全省农业部门按照"板块规划、示范引领、项目带动、科技支撑、组织保障"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5.
泡泡 《侨园》2014,(4):70-70
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证明,当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有了衣食无忧的保障,大家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必将有增无减,而且还不断“花样翻新”。最近几年在城市中悄然兴起的、各具“特色”的各种“人群”,就是当今时代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经过努力,  相似文献   
6.
按照自然规律,人类的寿命可达120岁,动脉硬化自60岁才开始。而眼下,许多人30多岁动脉硬化,40多岁冠心病,50多岁脑卒中,60岁以上5种慢性病缠身。透支健康、提前患病、过早死亡成为常见现象。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经常听我祖母和母亲对那些失去亲人的邻居们说一句劝导的话:世上只有千年寿,难有百岁人。意思是劝导那些失去亲人的邻居们,不要过于悲伤,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不可抗拒。我度过童年的那个村庄,叫汤湾村.村子里只有十多户人家,大都一贫如洗,艰难度日。我常常看到一些老人、壮年,还有幼童,死了之后静静地躺在地上一、二天(当地入殡习俗)。于是我开始怀疑祖母和母亲说的话.怎么那么年轻的人也会死.他们离百岁还远着呢!  相似文献   
8.
看了《民主与法制》杂志2011年第32期《你会立遗嘱吗?》专题报道,笔者觉得社会发展到今天,提倡预先订立遗嘱,确实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了。其实,生老病死皆是自然规律。作家史铁生说过: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预先订立遗嘱,这种行为背后是对死亡的积极正视,同时也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和焦虑,毕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然,写这种遗书,决不是绝命书,切切不要误解。  相似文献   
9.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1873至1882年撰写的一部未完成的手稿,是他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辩证法问题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最重要成就作了哲学概括,揭示了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联系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而且深刻阐发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提出了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10.
规律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概念,成为20世纪思想论争的焦点之一.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与西方自由主义者在此问题上形成了截然相反的态度.世纪末的苏东剧变,似乎给这一争论画上了句号,对错似乎一目了然.但实际上,当我们进行世纪回眸时,却发现前苏联马克思主义者在理解规律问题时,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绝对性与相对性、客观性与主体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及规律的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失误.这些失误之产生有理论认识、思维方式、现时的政治斗争及领袖个人等主客观因素.正是这些失误,不仅有碍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理解,更重要的是对现实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因而,肃清和纠正这些失误无疑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