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热言暖心     
我学生时代就喜欢写文章向报刊投稿,二三十年来收到过许多退稿信.每次看到退稿信,都有些沮丧、失望、郁闷、灰心。但前几天收到的一封退稿信.带给我的却是释然和轻松,比文章发表了还高兴。信的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
说笑话老舍先生的大名我早就知道了,而且少年时代开始看过他的一些作品,然而,直到1957年的春天,才和他有了"亲密接触"。那年,北京人艺刚刚上演了郭沫若的《虎符》,作者得了稿费,做东请戏组全体演职员去春游。还特别邀请了老舍。  相似文献   
3.
艾迪 《党课》2013,(7):100-101
30多年前,只读过四年小学的他还是一个工厂里面的工人,有一天,热爱写作的他偷偷地将自己的一篇童话处女作寄给了上海一家出版社。在邮局寄稿件的时候他还在想:要是童话还不行,就该试试写相声了。结果春节前,他果真收到了出版社的退稿信。  相似文献   
4.
蔡华 《当代思潮》2012,(11):48-50
苑纪久老师是文坛老前辈,今年80岁高龄。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心情一定极为独特,一定百感交集,因为,莫言在保定入伍当兵的时候,莫言在还是文学青年的时候,莫言在为接踵而至的退稿信苦恼着的时候,苑老师正在保定《莲池》杂志主政编辑部工作。他与莫言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这一定很有意思,是独家新闻。记者在莫言获奖喜讯传来不久采访了苑纪久老师。  相似文献   
5.
敬启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9,11(3):F0003-F0003
本刊为双月刊,单月中旬出版。热诚欢迎各界作者惠赐佳作,请勿一稿多投。研究性论文一般在8000~12000字,综述、评介性文章6000字。作者自负文责,三个月内未发表或未接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恕不退稿。  相似文献   
6.
7.
孙晶 《侨园》2014,(2):52-52
近日读报,看到几则名人轶事,令笔者不由联系现实,心生感慨. 1952年,郭沫若应约写了一首讴歌十月革命胜利35周年的诗。诗稿送到杂志社后,编辑却犯了愁,因为那首诗尽管立意很好,但从构思、意境、语言看,远非佳作。当那位年轻的编辑征得领导同意后,怀着忐忑的心情去找郭老,请他修改或重写时,没想到郭老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一再声称:那是败笔之作,伤吖门退稿是对的。  相似文献   
8.
1950年9月20日,名不见经传的青年作曲家王莘,将他创作的《歌唱祖国》歌曲原稿寄给一家报纸的文艺副刊。不久,王莘收到了退稿信。读罢退稿信,王莘又  相似文献   
9.
敬启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12(6):F0003-F0003
本刊为双月刊,单月中旬出版。 热诚欢迎各界作者惠赐佳作,请勿一稿多投。研究性论文一般在8000-12000字,综述、评介性文章6000字。作者自负文责,三个月内未发表或未接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恕不退稿。  相似文献   
10.
万事开头易     
那年我14岁,忽然想当作家。我就把少先队过队日时所发生的一桩事写了出来,投给了《少年文艺》杂志。虽然最后被退稿,却使我尝到了开头的乐趣。那年我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