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雪莲 《党课》2012,(6):95-96
街边有两个相邻的点心店,左边那家的生意特别好,来来往往的顾客都喜欢到他家去吃一碗面条。右边的老板很不服气,明明两家的面条都是三两一份,味美汤足,为什么顾客都跑他那儿去了呢?于是他派了一个小伙计去左边的店里打探情况。  相似文献   
2.
兰州拉面     
刘郁 《人民公安》2011,(20):58-58
以前不爱吃面条.而父亲是面条的忠实爱好者,他能自己和面,然后做成炸酱面或热汤面.都是些朴素的食材.却也筋道清爽.是年少时光里才有的味道,可是那时的我并不捧场,只吃一小碗.用父亲的话说:“可惜我这手艺了,这孩子就只吃几根。”等到过了而立之年.父亲爱吃面的基因忽然觉醒了,渐渐品味出面条的好滋味.  相似文献   
3.
印象食堂     
正单位好不好,不看名头看食堂。在员工眼里,老板不怕太严肃、工作环境不怕像格子间、公司地段不怕在郊外……只要员工食堂充满温馨人情以及每餐都有热腾腾的营养食物,绝对可以加分。01食堂的大师傅貌似都很全能没吃过我们安贞医院食堂的饭菜真是遗憾,这里的美食,随着四季也不断变化。尤其在冬天,我们都喜欢面条、砂锅、羊肉米线、香锅、烤串、卤肉饭、盖饭、面食、甜点、小炒、烤鸭,应有尽有,说的哈喇子都流下来了。我们大师傅烹调手艺之高,据说还能举办大型的正规聚餐。所以,我很懒,基本上不做饭,几乎是在食堂包伙了。  相似文献   
4.
美国法律没有“疑罪从无”这种说法,它所遵循的原则是“宁放一千,不错杀一个”。我们从前面介绍的辛普森案和凯西杀女案中已完全了解了美国法律中的这一著名证据规则,那就是“面条里只能有一只臭虫”。这一规则的寓意就是,任何人发现自己的面碗里有一只臭虫时,他绝不会再去寻找第二只,而是直接倒掉整碗面条。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纵横》2001,(11):49-49
柬埔寨人的主要食物是鱼、面条和米饭。和泰国菜一样,高棉食物也以多用香料见称一最常用的调味材料有柠檬叶、葱、花生、香茅、薄荷、番茄和茵香。 柬埔寨烹饪泰式烹饪相当接近但却少了其极酸极辣与精致;似中国菜却少了中餐特有的火候。虽然如此,由于成为法属殖民地超过六十年,柬埔寨的菜式却比泰菜中餐多了一些变化和选择。除了有道地的高棉风情外,菜单上也少不了法式菜肴。在这儿随处可购的法式长面包三文治、咖啡等便是最好的例子。一些比较特别的食物要数炸面包与半欧半柬的面包,后者是以法国长面包夹着当地人爱吃的肉片与生菜番…  相似文献   
6.
热干面的问世纯属一个偶然的机会。约在70年前,汉口长堤街关帝庙一带有个姓李的熟食小贩,因脖上长了一个肉瘤,别人称他“李包”。他原来卖的是凉粉和汤面。有年夏天,他沿街叫卖一天后回到家中,还剩下不少面条。他怕馊了,便把面条煮了一下,捞起来凉在案板上,  相似文献   
7.
灾难过了,我们还活着,不能再想更多地震带来的伤感事了,收拾心情,朝前走吧!人物背景:汶川大地震第二天,她带着武警官兵,翻山越岭冒着余震和塌方的危险,徒步挺进汶川。她饥饿难忍,向当地村民讨要半碗吃剩的面条维系生命。  相似文献   
8.
寻找面条     
白水 《人民公安》2007,(16):43-43
面条有许多好处,而快捷和省钱是最显著的特色。说是寻找面条,并不完整,应该是一堆人在利用午饭时间自发锻炼以后,寻找饭馆,吃一碗面条或者说是其他的什么食物,以饱肚子。这种食物可以是面条,更可以是米饭、馒头、饺子、炖肉烤鸭……一切可充饥之物。题之面条,不过一食品代名词而已,但又不只是而已,吃面条有许多好处,而快捷和省钱是最显著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山西面食     
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考算起,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就拿面条来说吧,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之“水引”;而唐朝叫“冷淘”……俗话说娇儿宠称多,这众多的称谓正说明人们对它的重视和喜爱。要说能把粗粮细粮作出神韵来,做得生动、鲜活、有生命力并且富有挑逗性的,天下恐怕只有山西了。  相似文献   
10.
王贞勤 《侨园》2013,(7):80-81
<正>2012年,山东菏泽发生的一起案子,以其典型性和离奇性入选了中国法院2012年度经典案例。面粉厂来了大客户59岁的李学民是山东省菏泽市的退休工人。2008年12月,他投资85万元,和儿子李彪在该市牡丹区东城办事处附近租下几间厂房,开了一家"中意面粉厂"。因为面粉厂的位置好,李学民父子又颇具经营头脑,生意越来越红火。到2012年5月,他们每天卖出的面粉都在1万斤以上,进一卡车小麦,十天半月就"消化"一空。2012年5月25日,李彪对父亲说:"厂里小麦最多还够明天一天生产,今天必须再进一车小麦。"李学民清楚自己手里只有3万元,进一车小麦至少需要4万元,不够一车人家不给免费送货,如果自己去拉,运费需自己掏。前几天,他花55万元刚给儿子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