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4篇
  免费   94篇
各国政治   204篇
工人农民   95篇
世界政治   10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7篇
法律   1131篇
中国共产党   140篇
中国政治   425篇
政治理论   488篇
综合类   189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357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391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 response to research demonstrating that irrelevant contextual information can bias forensic science analyses, authorities have increasingly urged laboratories to limit analysts' access to irrelevant and potentially biasing information (Dror and Cole (2010) [3];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9) [18]; President's Council of Advisor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22]; UK Forensic Science Regulator (2015) [26]). However, a great challenge in implementing this reform is determining which information is task-relevant and which is task-irrelevant.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surveyed 183 forensic analysts to examine what they consider relevant versus irrelevant in their forensic analyses. Results revealed that analysts generally do not regard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suspect or victim as essential to their analytic tasks. However, there was significant variability among analysts within and between disciplines. Findings suggest that forensic science disciplines need to agree on what they regard as task-relevant before context management procedures can be properly implemented. The lack of consensus about what is relevant information not only leaves room for biasing information, but also reveals foundational gaps in what analysts consider crucial in forensic decision making.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末,以启蒙理性为主导的20世纪中国学,宏观上正经历着向以狂欢精神为主导的新学时期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网络及网络学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作为新兴媒体的网络有可能继报纸之后为日益民间化、边缘化的知识分子提供新的“批评空间”;另一方面,网络学既深受狂欢化的当代学影响,同时由于自身的特性,又强化了这种狂欢化倾向。网络及网络学、狂欢化的当代学以及日益民间化了的知识分子,三将会互为表里,互相推动,形成狂欢化学时代的第一个里程碑,从而对未来学创作的形式、内容、格局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构建乡镇政府公共品供给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估乡镇政府公共品供给能力的前提。本文首先界定乡镇政府公共品供给能力的内涵和构成,然后逐一讨论关于构建我国乡镇政府公共品供给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目标、指标体系、评估标准和权重等问题,最后构建一个评估乡镇政府公共品供给能力指标体系的总表。  相似文献   
4.
笔迹心理分析与变化笔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迹心理分析要求书写者必须提供按照平时的书写习惯在正常条件下书写的笔迹 ,笔迹材料是否符合要求决定着笔迹心理分析结果的质量。书写时因书写活动的客观条件发生变化 ,会导致笔迹特征发生种种异常变化。对书写条件变化形成的笔迹进行心理分析时 ,必须剔除其中因条件变化而产生的干扰成分 ,才能对书写者个性心理特点做出可靠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5.
李连忠 《政法学刊》2005,22(1):69-70
近年来我国各地暴力袭警案件时有发生,综合分析这些已发生的暴力袭警案件,多数因公安民警在执行清查、盘查、检查和缉捕等警务活动中防范、控制不当而造成的。因此,在平时对公安民警进行的盘查战术演练中,应进一步增强基层民警临战意识,提高民警安全防范能力,坚决贯彻依法、合理、有效使用武器的指导思想,尽快加强和提高基层民警警务战术的实战能力,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事故。  相似文献   
6.
"道"与"一"     
张迅 《外交评论》2002,(3):74-79
道家的“道”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如西方哲学史上柏拉图的“理念” ,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对道的含义之理解却始终充满歧义和困难。本文试图另辟蹊径 ,从道家经典文本中常用的“一”字入手 ,通过对其用法与含义的分析和解释 ,实现对道观念的全新阐释。  相似文献   
7.
弱势群体是现实社会的客观存在。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人群并不是社会的弃儿,他们同样是社会共同体的平等成员。对弱势群体权利的关注和保障,奠基于基本的社会价值和人性立场。在诸多权利中,对于弱势群体而言,最重要、最具实质性的是社会经济权利。  相似文献   
8.
<史记>篇目问题较多,而又以"八书"为甚.学界虽然对"八书"总体的看法没有什么分歧,但有三点需要注意:其一是<史记>缺少<礼书>、<乐书>和<兵书>,八篇中就有三篇有问题;其二是对<太史公自序>的几句话该怎么理解,<律书>和<兵书>的关系应是怎样的;其三是在司马迁创作"八书"的大前提下,上述三篇中是否还有后人搀入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正确评价社会主义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必要前提;正确分析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念: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则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宋代公无论从数量、名篇还是从作队伍来讲,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公的繁荣,与其崇抑武的国策和科举考试内容的改变、科举考试取士数量的增加密切相关;同时,与人士大夫的精神和整个社会思潮的嬗变也密切相关。北宋和南宋长期存在的竞争和派系斗争,使人以论事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对以化事、长于说理、重实轻虎的公风格的形成和对公的繁荣和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