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3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民主革命和近现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双重背景共同决定了当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大主题: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如果说前两个主题是主权者革命的任务,那么后一个则是“统治者”革命的任务。当代中国民主革命产生了双重逻辑:批判的逻辑与继承的逻辑。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对哈特法概念的分析推导出"实证法"与社会可能具有的紧张关系,并按波斯纳的观点,把实证法的构成者:制定法、先例,以及自然法观念,都仅仅看成是法官分析案件的信息,提出了法律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秩序中由立法机关(包括制宪机关)和司法机关产生的规范产品,并突出由主权者(人民)形成的社会背景结构。  相似文献   
3.
凯尔森的国家理论被评价为"没有国家的国家理论"。有必要对该论断作出澄清:它是栖居于正常状态而搁置(如果不是否弃的话)例外状态的国家理论,也是执着于形式规范而祛除社会学国家概念和放逐伦理学国家概念的国家理论。在对国家作出上述理解时,凯尔森对理性主义的虔诚显露无疑,对建构独立自洽的法律科学和观照法治实践的用心也清晰可见。但当他以纯粹形式规范画地为牢时,却也把一个血肉丰满的国家-法律概念做空,并导致对真正重要的问题放弃严肃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法律的概念》一书写成于1969年。全书内容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作者通过对奥斯丁理论的批判指出了"法律与由威胁所支持的命令的区别和关联",进而提出了自己的"法律规则说",再通过论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把自己的理论划归到了分析法学的阵营。一、法律与由威胁所支持的命令的区别和关联法律与由威胁所支持的命令区别和关联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作者对奥斯丁的理论所进行的批判。首先,作者讲了法律、号令和命令之间的区别,并说明了奥斯  相似文献   
5.
建构利维坦之约的霍布斯理论反而成了利维坦的终结者,这一悖论早已隐含在霍布斯本人的洞见中,但他试图通过为主权者提出对策来解决难题。作为"20世纪的霍布斯",施密特则本着霍布斯的思路发现利维坦之约解体是不可能有对策解决的宿命,这个悖论就彻底暴露出来。而利维坦之约定的悖论引人思考三个政治哲学基本问题:约定的封闭与开放问题、原子论个人主义的困境以及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6.
陈端洪 《中外法学》2010,(1):81-103
@@ 既然个人意志自由已经成为普遍的信念,而在一个正常疆域与人口规模的国家,人民集会客观上已无可能,代表制民主便成了惟一合法的替代性制度.所谓代表,不仅指日常立法机关,而且--应该说首先--指向制宪权的委托行使.如何超越卢梭关于主权不能转让、公意不能被代表的绝对禁令呢?西耶斯(1748-1836)在<第三等级是什么?>[1]中提供了最契合卢梭精神的论证,尽管他只字未提卢梭的名姓.作为一本政论手册,<第三等级是什么?>不适合进行复杂、详细的理论阐述,但是西耶斯以简约的言辞道出了代表制民主的基本原理.本文以卢梭的人民制宪权理论为前提,继而探析代表如何进入政治过程、如何改造(扭曲)了卢梭的纯粹的人民主权的政治结构.本文以<第三等级是什么?>第五章的论述为知识依托,阐释并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代表制民主的生成原理及代表制下的人民制宪权理论.本文重点论证了在代表制民主下宪法和制宪权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宪法不可或缺,制宪权为何天马行空,不可驯服.  相似文献   
7.
8.
边沁的法律是主权者的命令这一定义是其价值追求与逻辑推演的结果,经解释性研究而展放出边沁创立这一定义的整体思想框架,即边沁以安全、生存、富裕、平等为价值序列体系;依据经验主义本体论,反驳了自然法与自然权利的虚有性,确定了快乐为立法追求的根本目标,进而,以其价值序列体系与功利计算方法来推导出他的主权者,以道义逻辑推导出命令,最后推导出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敖翔  董长城 《传承》2011,(31):56-57
霍布斯是一位有着独特地位的政治哲学家。他的学说既被重视又遭诟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将"主权者"放在不受约束的至高地位上,并赋予其无无限的权力。霍布斯从主权者存在没有前提条件、"授权"行为赋予的合法性、主权者利益与人民一致三方面为主权者的绝对与全能辩护。经过针对《利维坦》的分析后可以得知,这套看似能够自圆其说的理论本质上是互相矛盾不合乎逻辑的。事实上主权者的存在并非绝对,只是相对的。在对霍布斯语境下的"主权者"进行批判的同时,亦应客观地看待其在构建政治秩序问题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管华 《人权》2011,(2):44-46
关于主权与人权的关系存在许多讨论。如果注意到人类历史上有一个民族(种族)曾经遭受苦难、凌辱长达18个世纪,在全世界的几乎每个地方都曾受到过迫害,被看作低等人或者根本就不被看作人,直到20世纪才获得人权的事实,关于主权与人权之间的关系可能就会得出更客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