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33篇
中国共产党   37篇
中国政治   33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劣员多留一日则民多受一日之残,国多受一日之蠹”,“斧钺一日未加,则侵贪一日不止。”在惩贪与治吏上,乾降的严厉比他的祖父康熙、父亲雍正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2.
吴学良 《当代贵州》2013,(12):52-52
小城是水的心脏,水是小城的秋波。据记载,"雍正十年,题建土城,厚六尺,高一丈,周围三百七十二丈。乾隆二十四年,改建石城,厚八尺,高一丈五尺,周围四百五十丈,计二里五,分垛口凡六百四十有八,城  相似文献   
3.
佚名 《政府法制》2012,(23):42-42
乾隆是清代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在“康乾盛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维护国家统一、推动文教发展、保持稳定方面,有一定贡献。然而,作为专制君主,长期被阿谀奉承所包围,难免自视甚高,身处笑话中而不自知。  相似文献   
4.
说起十二生肖,中国人再也熟悉不过,关于十二生肖的传闻更比比皆是,比如这两则趣味盎然的谜语—— 一是说清乾隆时期,乾隆帝考问大臣和珅:“可知每年这世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和珅不解,惶惑。乾隆大笑:“死十二个——十二属相之人每种都可能有亡者:生一个——凡是同年生人,都只能共用一个属相。”  相似文献   
5.
龙起源于华夏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古人集动物精华于一身的产物。我们的祖先将龙描述成鹿角、牛头、蟒身、鱼鳞、鹰爪的形象,赋予了"变化无日,上下无时"的神力,寄寓其抵御灾害,惩治罪恶的理想和对于祥和、安宁、富足的向往。而龙纹图饰的应用,也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早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龙的艺术形象。商周时期,龙纹在青铜器和玉器等器皿上已经比比皆是,但仍  相似文献   
6.
《各界》2012,(11)
郑燮(1693年--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相似文献   
7.
赵勇 《政府法制》2012,(6):15-15
公平地说,康熙给雍正留下的是个烂摊子,而雍正给乾隆留下的,却是充裕的物质基础、廉洁的干部队伍和清明的吏治环境——他呕心沥血、励精图治、承前启后,可以说,没有雍正的历史贡献,就没有乾隆时代的辉煌历史。  相似文献   
8.
石絮 《政府法制》2012,(35):22-23
“瞒报”由来已久,清代乾隆时期就出了一起著名的“瞒报”事件。还由此引出了一桩意味深长的案中案。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夏秋之交.河南、山东、江苏三省交界地区降下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这场暴雨持续了一个多月,导致整个华北平原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相似文献   
9.
快乐大叔 《党课》2011,(21):101-102
不久前,一名来自中国的商人,在英国花5000多万英镑拍下了一个原估价只有80万英镑的乾隆时期的官窑瓷瓶.创下了中国艺术品拍卖价格的新纪录。英国卖主激动得“几乎晕倒”,英国媒体纷纷感慨中国富人的“瓷器爱国主义”,英国《金融时报》更是称中国人正在用金钱“重寻身份和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2008年,一件从海外回流的清代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多穆壶"(一对)在中贸圣佳春季拍卖会上以9072万元拍出,创造了珐琅器拍卖的世界最高纪录。仅仅两年后,一对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在香港拍出1.1亿元,重新改写了珐琅器拍卖的世界最高纪录。这一对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乃皇家御制香炉,传世品中双鹤香炉仅此一对,曾为19世纪英国富豪阿尔弗雷德·莫里森(Alfred Morrison)的放山居(Fonthill House)之旧藏,为存世孤品,也是传世珐琅器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