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艾英旭 《党史博览》2010,(11):39-41
从一个有音乐天赋的少年到音乐专家 于会泳,1926年6月生于山东乳山县海阳所镇西泓于家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于会泳从小喜爱音乐。家里虽然穷,但父母仍然拿出家里的积蓄,让他念书。读到中学时,因家中贫困,辍学回家。回到家乡后,被当地聘为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2.
初露锋芒 1949年9月,于会泳作为胶东文工团的音乐骨干,被选送到上海音乐学院教育专修班学习。入学不久,于会泳就仿照着文工团常用的创作方法.创作了小歌剧《夸女婿》。这出于会泳作词、作曲、导演并主演的小歌剧.在1950年新年音乐会和下工厂的演出中,备受欢迎,引起了院长贺绿汀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艾英旭 《各界》2011,(6):81-84
于会泳有音乐天赋,曾经是优秀的教师、有才华的音乐专家,“文化大革命”后期当上了文化部部长。粉碎“四人帮”后,他被隔离审查,最后自杀。于会泳走的是怎样的人生之路呢?  相似文献   
4.
1977年8月28日晚,北京二里沟国务院某招待所一个冷落偏僻的院落里,正在接受隔离审查的中共十届中央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任命的国务院文化部部长于会泳,举起了面前的搪瓷杯——杯里盛放着洗刷尿碱污渍的“来苏水”。稍经迟疑后,他决然地将这足以穿肠烂肚的150毫升腐蚀剂,一骨碌喝了下去。  相似文献   
5.
1967年5月24日,“革命样板戏”这个词汇首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而一周后在《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一文中,又五次出现了“八个革命样板戏”的字样。一个本该是文艺范畴的概念就这样强行闯入中国的政治生活当中,并刻在了一代人的记忆之中。  相似文献   
6.
孙玉祥 《法制博览》2010,(20):35-35
最近跟一个老家朋友通电话,电话中他叫苦连天:他原本在老家那少数民族地区做中学教师,好不容易有机会联系到直辖市中学愿意接收。暑假办调动,费尽心思才把档案从老家提出,可到了大城市那边,人家看了他档案却告诉他说:审查有问题!这下他傻了——大学毕业都二十多年了,一直在中学做老师……有什么问题呀?妙的是:有什么问题那些看档案的家伙并不告诉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