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3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佩 《协商论坛》2016,(3):14-15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到2020年,让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既定目标.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如何推进精准扶贫脱贫,使贫困地区能够同步实现小康,打赢这场攻坚战?参加两会的住豫全国政协委员带来了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2.
杨佩 《协商论坛》2016,(3):16-17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一阵大风吹得北京明媚宜人、碧空如洗.而今年,3月3日,3月7日,3月16日,两会开幕、闭幕的不同节点,雾霾几次袭城.网友笑称:说好的“两会蓝”失约了,“两会霾”替代了“两会蓝”. 过去的一年,“两会蓝”“APEC蓝”等因承载民众对清新空气的期待炙手可热,而今年春节期间大江南北数十城市的PM2.5爆表,让“春节霾”再度成为舆论争议话题.一边是严峻突出的雾霾、污水等环境污染问题,一边是群众对“两会蓝”“APEC蓝”“阅兵蓝”常态化满怀期待.如何驱散雾霾,留住蓝天?这是近年来,民众对于环保议题的最现实关切.  相似文献   
3.
邰宗  章涟漪 《台声》2014,(3):34-35
2月27日14时30分许,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在台北举行会谈后签署了《海峡两岸气象合作协议》及《海峡两岸地震监测合作协议》。这两项协议的签署,将有利于促进两岸气象、地震业务交流合作的机制化和常态化,有利于推进和深化两岸在气象、地震领域的交流合作,从而共同提升气象灾害警报和防震减灾能力,更好地为保障两岸同胞的福祉及生命财产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4.
今年9月.六朝古都南京将迎来一次全球华人瞩目的盛会——第六属世界华商大会。古城南京正以积极、热情、精心的筹备工作.迎候来自世界各地的华商的亲情会聚。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南京市副市长.第六届华商大会筹委会南京办公室主任罗志军先生.请他谈谈与华商大会有关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两会期间,在每天海量的信息中,“与你有关”的内容总是最受关注.在今年两会搜索的关键词中,“教育”依然是与民众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高频词”. 与其他省市委员的关注点相比,来自人口大省河南的多名教育界全国政协委员,把关注目光重点放在了教育公平和高校转型上.大家认为,支持河南建设更多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大力发展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对于正处于爬坡过坎的河南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志强  艾琳 《共产党人》2009,(17):20-21
2009年8月2日至8日,中国西部地方党刊研究会年会在贵阳市召开。当我们从贵阳机场一下飞机,就感到这里蓝天丽日,空气湿润而又清新,一座被绿色植物层层覆盖着的美丽山城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前来迎接的贵州省党刊社的同志向我们介绍道:贵阳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空气不干燥,四季无风沙,年平均气温在15.3℃左右。  相似文献   
7.
金秋时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站在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上,全会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发展理念,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再一次点燃了13亿人的梦想与希望,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中共河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确立了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战略目标,对新形势下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同时也为共青团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到宏伟的建设实践中来,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青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共青团作为常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细带.  相似文献   
9.
正寒冬中的天津蒸腾着欢迎远方来宾的热情。12月6—8日,由"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与天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承办的"一带一路"国际港口城市研讨会在天津举行。来自34个国家的政要、港口城市负责人、企业家、智库学者等共120多位外方代表参加会议。嘉宾们  相似文献   
10.
杨佩 《协商论坛》2016,(3):18-19
近期,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郑大一附院春节后迎来患者井喷,堪比春运火车站,一天内300多位医生看了约两万名病人.一位医生网友更爆料:“加床加到医生办公室,最大医院医生叫苦不迭.今日手术量突破600台,同事们真是拿生命在加班!” 尽管日接待人次超过2万人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尽管挂号难,不少患者还是选择到大医院就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