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37篇
中国共产党   86篇
中国政治   97篇
政治理论   37篇
综合类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宋长瑞 《党课》2007,(10):48-48
一个领导班子干得好与不好,和能否团结共事大有关系。有的班子,和谐融洽,篷勃向上,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而有的班子,“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互不信任,关系紧张,很难干成什么事。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社会文化史上.“大同”与“小康”是两个常见的社会概念,并有各自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同”,原本是中国古代的社会乌托邦。从成书于西汉时代且积累有先秦时代典籍成果的《礼记·礼运》中最早出现的“大同”一词来看,它把中国士人所想象的社会乌托邦存在完全包容起来。《礼记·礼运》中用孔子的话描述了传说中的往昔社会情景:“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之未逮也,而有志焉。  相似文献   
3.
包容犯是法定的一罪和加重的犯罪构成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罪数形态,在我国新刑法中存在多处包容犯立法例,其和结合犯、吸收犯、牵连犯等一罪的形态存在差异,对包容犯应依法按照包容罪名的加重构成论处。包容犯立法例存在一定事实和逻辑上的依据,体现了立法者对公正和效率的追求,但包容犯立法例也存在不少弊端,刑法学界应在对包容犯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比较论证的基础上来探讨这种立法例的存废。  相似文献   
4.
北京的包容     
于丹 《北京观察》2012,(1):11-12
作为城市意识的最高形式,包容是北京最具异质性特征的城市精神之一。《史记·儒林列传》称:“建首善自京师始”,包容既是北京市民海纳百川、雍容大度的胸襟和气度,也是市政建设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思维方式,更是北京作为首都尊重差异、和谐共生的文化特质和独特品格。  相似文献   
5.
论包容     
要敞开国门,就迫切要求主动包容。社会的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要求动态的包容包容是阵容,是力量。包容是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包容是化合,不是混合;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目的是和谐、发展。包容量大面广,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民族之间、不同宗教和不同文化之间都要包容。而要包容就要坚持平等对接、统筹兼顾、优势互补、平衡制约的原则,就需要营造宽松的文化生态环境,要求执政党实行包容性政治。社会要以人为本,人要以社会为本。  相似文献   
6.
张新建 《北京观察》2012,(11):72-74
正中国当代艺术还不能说是当代社会的主流艺术,即使是支流,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时代,也应当具有与主流艺术长期并存、和而不同的充足理由和广阔空间。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中国当代艺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当代艺术是前卫的、新潮的、先锋的、实验的艺术,是当下艺术家对当今社会的叛逆性思考和批判性呈现。当代艺术以反传统、反主流、反时尚、反商业化甚至反艺术的姿态,顽强地表现叛逆性格和批判精神,自然招来主流的冷淡和大众的不解。然而,也正是当代艺术的叛逆性格和批判精神才凸显了弥足珍贵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启芳 《求索》2012,(1):213-215
姚莹于诗、古文皆有所成,但目前学界对其研究多集中于古文,鲜论其诗。文章以姚莹诗论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勾稽,认为姚莹诗论有着相当广阔的包容度,既秉承桐城诗学渊源,又结合时代背景提出一己之见,论诗贵真,讲才气,重德识,并纳经世于诗。对姚莹诗学进行系统的探讨,有助于理解桐城诗派的发展,是构建清诗史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8.
三千年的足迹,三千年的积淀,"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正迈向新的里程。作为一名宣传战线上的干部,更要奏响这时代精神的嘹亮高歌,与北京人民一起将一个多彩美丽的北京呈现在世人面前。"红绿蓝黄",四色流转,美不胜收,沁人心脾。北京是红色的。红色的故宫,高墙巍峨,挺立千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果,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各国一道,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齐丽 《党史博采》2013,(1):35-36
多元文化主义是加拿大这个移民国家增强各民族凝聚力、培养加拿大国民认同感的重要举措。与此类似,中国实行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政策,也为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尊重多元也意味着默认差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鼓励差异,扩大隔阂。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以加拿大的魁北克问题为例,探讨过分尊重多元能否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