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45篇
中国政治   58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嘉庚与汪精卫相识于清朝末年政局动荡之际,决裂于抗战期间中华民族危难之时.辛亥革命前后,他们都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先后参加了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而不遗余力其时陈嘉庚是血气方刚、爱国爱乡的年轻实业家,而汪精卫是锋芒毕露、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在风云变幻的局势和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关键时刻,他们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最终导致公开决裂.他们的人生结局也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2.
民社是民国初年以湖北人为主体、从同盟会分离出去的全国性政治团体。它的出现既是同盟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湖北社会形势发展的结果。它的成立对当时湖北及全国政局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金家凤,1903年出生于苏州吴县,父亲金恩燮曾是当地同盟会的负责人。1919年4月,在上海南洋附中上学的金家凤与侯绍裘(中共苏州独立支部的创始人之一)等同学一起谋划,准备用炸弹暗杀时任淞沪护军使的军阀何丰林。不料计划泄露,几个同学都被逮捕,后来  相似文献   
4.
用今天的话说,阎锡山算得上19世纪80后的佼佼者.1905年,他才22岁,便加入了同盟会,登上政治舞台.28岁时,辛亥革命爆发,阎锡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用孙中山的话说:"不惟山西人当感戴阎君,即十八行省亦当致谢." 阎锡山执掌山西军政大权40年,称"山西王"当之无愧,至今仍被论者称为山西现代转型以来最好的地方长官.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曾向他致意,蒋介石有一次在国民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说:"过去,我们学苏联、学美国、学德国,都失败了,还不如阎锡山在山西有办法,我们今后要学阎锡山."毛泽东则在"西安事变"之际给阎锡山写信说:"共维大局之语,至理名言,曷胜钦佩……愿我公出以有力之调停手段."  相似文献   
5.
《福建党史月刊》2014,(17):32-32
正"同志"称呼从何而来?它又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书稿中出现的"毛主席"字样,通通被圈去,改为"毛泽东同志"孙中山先生在1918年曾发表《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洋同志书》。那些一心想推翻满清王朝的同盟会会员们也互称"同志"。孙中山在其著名的《总理遗嘱》中也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随后,毛泽东、罗学瓒等人在通信时,也开始引用"同志"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在大陆的台湾人纷纷投身祖国的抗日洪流,并于1941年在陪都重庆成立台湾革命同盟会,集合各地区台湾人主要抗日力量,为抗战胜利和台湾的光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长期以来,曾有某些分离主义论者声称台湾人对祖国抗战漠不关心,台湾革命同盟会的抗战史实充分证明了台湾人民对祖国和台湾的深厚感情,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台湾人非但没有缺席,恰恰相反,他们在反分裂、迎回归的斗争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张意愿 《前进论坛》2013,(12):35-36
江董琴(1888—1933),出生于福建省永定县高头乡的一个贫农家庭。早年考进漳州省立简易师范学校,毕业后任职于永定县烟酒公卖局,后因和县长不睦而弃职。他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影响,参加意图推翻满清王朝革命活动,1910年,因事泄而逃亡南洋,在槟榔屿定居,以教书为业。1911年,槟城华侨富商、同盟会会长吴世荣介绍江董琴加入同盟会,并请他专事同盟会做发展会务的工作。从此一直到回国,江董琴都在吴世荣的领导下从事同盟会的会务工作。其间,他参与接待了到槟榔屿演讲的孙中山先生,并结识了胡汉民、汪精卫、戴季陶等人。  相似文献   
8.
耕晨 《各界》2011,(10):6-8
李汉俊,原名李书诗,号汉俊,1890年出生于湖北潜江。1904年,14岁的李汉俊在其胞兄李书城(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的挚友吴禄贞(兴中会会员)的帮助下,东渡日本留学。李汉俊极为聪明,学习东西特别快。  相似文献   
9.
今年十月十日,是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周年纪念日。本刊开辟此栏目,用名人传略的方式,追思作为民族民主革命发端、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以示纪念;并祈盼两岸和平统一,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刘小宁 《春秋》2011,(5):54-56
1911年12月,孙中山回到上海后,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12月25日晚,孙中山在上海哈同花园连夜召集同盟会骨干开会,加快了组建南京临时政府的步伐。在这个会议上,专门讨论了民国国旗的制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