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民国第一外交官——顾维钧,一生仕途坦荡,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才能在风雨飘摇的乱世之中运筹帷幄。而他和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的千金一唐宝王月的半世情缘,亦是一段传世佳话.  相似文献   
2.
张鸣 《法制博览》2008,(9):33-33
总理是指国家内阁总理,县长是指广东省中山县的县长,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先做总理,后当县长,两个职位之中,官小的比官大的干得更有兴致,此公就是唐绍仪。  相似文献   
3.
《天津政协公报》2011,(10):15-19
<正>9、叶季高提供枪弹叶季高者,为予肄业保定高等农业学堂林科时之同学,娴于英吉利、德意志、俄罗斯三国语言。家北京时,尝往来东交民巷各国使馆中,故各使馆中人,无不知有叶季高。季高喜远谋而不耐琐务。己酉冬,予等成立共和会于保定,季高亦欣然加入。但于各种会议不一至,以此同志多非之,季高不顾也。  相似文献   
4.
唐绍仪每到总统府,袁世凯的侍从宫们议论纷纷:“唐总理又来欺负我们总统了。”袁怀疑“唐挟同盟会以自重,有独树一帜之意”。他多次暗示唐“有所为,有所不为”,劝唐退出同盟会。唐斩钉截铁地回敬说:“宁愿不当总理,断不牺牲党性。”袁世凯酸溜溜地对唐说:“少川,我老了,你来当总统吧!”  相似文献   
5.
<正>位于老城厢东南边、现已辟为天津戏剧博物馆的广东会馆,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系由当时的天津海关道唐绍仪倡议集资兴建,专为广东旅津人士设立的洽公、寄居与集会议事的机构。会馆占地1.5万平方米,融合了北方四合院与岭南宅院的设计风格,是天津市内装潢最精致的清代会馆,也是旧日津门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整座建筑由门厅、正房、偏房、戏  相似文献   
6.
1871年6月12日的黄昏,阴沉的天空没有一丝风,闷得几乎使人喘不过气来。传教士陆诚安在自家产房外焦急地踱步,不时从汗水湿透的衣衫里兜掏出手帕抹擦着脸上的汗流,偶尔悄悄将耳朵贴向门缝听里面的动静。妻子难产已经折腾得死去活来,这样下去不但是孩子就是大人也性命难保……想到这里他感到一阵眩晕,嘴里念念有词:"上帝保佑,上帝保佑!"突然里屋一阵骚动,随着一声嘶哑的婴儿啼哭声,产房里传出:"生了,生了!是个男孩!"陆诚安如释重负,一切都化险为夷。"也  相似文献   
7.
在清末民初的政坛和社会转型的巨变中,唐绍仪是一位大起大落的著名人物.在少年时代,他以幼童身份出国留学,被撤回国后辗转进入仕途,由最初清王朝的一般涉外官吏,累迁至对外事务大臣.辛亥革命以后,他以“拥袁共和”的形象出现在南北议和的舞台上,并荣任民国首任内阁总理.此后,他为谋求共和统一而四处奔波.面对袁氏及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他又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袁、护国护法的道路.作为一名留学生出身的年轻的新型外交家、政治家,他竭力维护民族权益,为民主共和政治而不遗余力.在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唐绍仪因势利导,纵横捭阖,鲜明地留下了新型的政治家、外交家的足迹.  相似文献   
8.
马忠文 《同舟共进》2020,(4):43-45,48
近代广东可谓人才辈出。从兴办洋务的粤帮商人,远渡重洋的留美幼童,持节海外的外交家,到伏阙上书的变法领袖,不屈不挠的革命党人……他们早经欧风洗礼,在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行程中,大显光彩,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记。像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伍廷芳、唐绍仪、廖仲恺这些风云人物,一直为人们熟知和关注。  相似文献   
9.
<正>四、家庭、社会交往及其子女梁炎卿一生俭啬,对财产的处理一向都是亲自经手过问,从不假手他人,包括他的家人在内。他常常用自己的发财哲学教育子女:"有钱莫令人知","发大财要从小处俭省,能省的钱不厌其少,锱铢必较是致富之源"等等。梁炎卿有妻妾4人,儿女15人,  相似文献   
10.
蔡廷干是晚清著名外交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第二批公派留美幼童之一。留美幼童成材率极高,在政界、外交、经济、铁路、电报、法律和海军等领域均有专业人才,如唐绍仪、梁敦彦和詹天佑等,堪称其中翘楚,而蔡廷干,更是一位横跨军、政、文三界的复合型人才。蔡廷干早年服役于北洋水师,民国时期得授中将,任海军副司令;做过外交总长,代理过内阁总理。蔡廷干的中国古典文学根底深厚,留美八年又潜心钻研英文文法,中英文造诣极深,而一生大部分时间都从事涉外工作,在口才、谈吐等各方面均显得老练稳健。作为华人中系统地将唐诗译成英文的第一人,他于1932年出版了《唐诗英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