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个夏天,除一批高考及第学子荣登象牙塔外,相当多的考生不得不面对落榜这一残酷现实。他们或继续复读,或走向社会;或失落绝望,或坦然面对。其实,他们更需要关怀和鼓励。不妨听听"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名字,耳熟能详;但他们如今的成就,却并非最初的梦想。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领航着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而他童年的梦想却是成为一名戏曲演员,甚至  相似文献   
2.
互动平台     
《观察与思考》2007,(16):4-4
<正>我看公办高中禁办复读班编辑同志:你好。不久前,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明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招收高三复读生。原固是,公办高中办复读班利用国家资源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这条新闻勾起我对高中生活的回忆。我所就读的高中是当地最好的学校,每年的高考成绩总是名列地区前茅。由于师资  相似文献   
3.
阳光女孩     
曾经,带着心中那可怜的一点清高.我在高考失败后选择了一个陌生的学校复读。  相似文献   
4.
林兴 《江淮法治》2008,(17):36-37
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各类教育考试的参考人数逐年增加,国家教育考试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各种考试违规行为也如影随形。考场纪律关系到国家教育考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关系到考试的公平、公正,2004年教育部发布了《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5.
高分复读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新“精英情结”促成“考高”独木桥。这个独木桥几乎是当年高等教育稀缺时代千军万马要挤的那座高考独木桥的自然延续,是新形势下中国高考最具有代表性的现象。本文对高分复读的原因、后果、复读生的心理做了比较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电影主角     
张运涛 《新青年》2008,(1):10-11
范生在这所省城的大学里毫无生气地过了一年.暑假里看到复读的卢静高考估分不太理想时,就一个劲地撺掇她报考自己所在的大学.  相似文献   
7.
知错不改     
我弟弟从小就犟,父亲说他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主儿。这在他十七岁那年表现得尤为突出。那时,为了考上中专,让自己变成"公家人",他已经在一所初中连续复读了两年,整天废寝忘食、点灯熬油的苦读,始终换不来一张梦想的录取通  相似文献   
8.
魏荣钊 《当代贵州》2007,(13):47-47
“如果考不上大学,我还要复读,明年再考。我不能让父母失望,让考上大学的同学看不起我!”这是今年参加高考的贵阳某中学小钟对记者说的话。小钟的话透视了一个社会问题:上大学并不完全是为了学习本身和增加知识才干,某种意义上,读大学变成了一种攀比和炫耀。  相似文献   
9.
侯慧  陈亮 《湘潮》2007,(10)
近年来,高考后的高分复读一直是社会热点。随着高考录取率的大幅度提高,复读由传统意义上的被动落榜演变为主动落榜,进而发展为高分复读。新"精英情结"和"名校情结"促成"考高"独木桥。本文通过透视高分复读现状,对该现象热的效应和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谭畅 《小康》2011,(9):84-89
今年6月,北川中学35名地震致残学生参加了高考,这是残疾考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在轮椅上集体弹琴、搀扶着结伴上课打饭的画面成为过去时。在抉择时刻,他们将如何开启自己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