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14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30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3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吸收了美英对抗式诉讼制度的一些要素,确立了我国刑事审判中的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为建立完善我国刑事审判制度尤其是证据制度,深入讨论坚持实行直接言词原则的重大意义、坚持实行直接言词原则的法律根据、实行直接言词原则的现状、坚持实行直接言词原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司法改革主要指司法制度、司法体制的改革,它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表面看来,司法改革发韧于审判方式改革,是审判方式、审判制度改革的发展与深化^①。若究根溯源,它是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对法律秩序提出的更高目标和更迫切需要的回应,形成了改革与市场机制不相适应的司法体制的内在动.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陪审制度应当废除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陪审制度既无历史基础 ,又无宪法依据 ,人员产生程序不规范 ,任职条件太低 ,职权不明确 ,陪审员被称为“聋子的耳朵”、“参而不审”、“审而不议”、“议而不判” ,“审”“判”分离 ,陪审成为“陪衬” ,陪审制度在现实中产生严重的“异化” ,因此应当废除。  相似文献   
4.
言论广角     
《中国司法》2012,(9):4-5
王胜俊:提升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必须确保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司法公开是一种态度、一种自信、一种力量,有助于强化对审判权的监督,增进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信任。要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着力排除观念、管理、技术上的障碍,推动司法工作全面公开、全程公开、实质公开,以利于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进行评判和监督。着力加大程序公开力度,提高立案、庭审、执行、听证等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盖玉彪  陈伟 《法学杂志》2006,27(5):124-126
本文从军事审判机关的设置、管辖权等方面对俄罗斯军事审判制度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其主要特点,阐述了俄罗斯军事审判制度对我国军事司法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对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陪审制度是国家司法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参与审判案件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陪审制度作为社会公众监督法官正确行使司法权、遏制司法腐败的一项基本审判制度,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被人们视为宪政民主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科学、合理地设置刑事审判程序,有助于全面落实刑事诉讼的原则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充分体现刑事诉讼的民主化和法治化。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推动了审判制度的改革,庭审正在成为诉讼的中心和重心。但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现行刑事诉讼法有关审判程序的一些规定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亟需进行针对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审判制度以证据适时提出为主要原则.我国应当顺应这一潮流,认清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弊大于利的现实,对当事人的举证实效作以必要的修改与限制一是建立证据庭前交换制度;二是补充举证,但对其提出时间及次数加以硬性限制.  相似文献   
10.
李唐  李学峰 《法制与社会》2010,(34):184-184
巡回审判制度作为一项充分贯彻“便利人民群众诉讼,便利人民法院审判”的审判制度,在我国许多基层人民法院一直被广泛开展。本文拟通过对这一制度在我国的运行与完善进行论证与探讨,以期使这一制度能够在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同时更契合现代司法理念,在我国的司法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