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代贵州》2020,(2):10-11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2018年起掀起了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两年来,多方数据表明,通过减种低效玉米、推广髙效经济作物,小农经济观念正在向市场经济观念转变,农民普遍增收,干部能力得到提升,精神状态持续向好。  相似文献   
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多姿,种类异彩纷呈,是中国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过去,囿于各种原因,对深藏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采取轻视或蔑视的态度,或视它为一种粗俗的、幼稚的、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化,或认为是一种小农经济的思想文化,一种浸透着封建主义的迷信文化。直到今天,还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3.
《前进》2002,(3):48-48
几千年的封建历史、自然经济和数十年计划经济的影响,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消费者,至今在观念和行为方式中仍存在着较浓厚的封建思想、小农经济意识和计划经济观念。1、诸侯争霸、军阀割据的封建思想残余,是一些地方进行市场封锁、地方保护主义抬头的历史渊源。这与WTO市  相似文献   
4.
鉴于“三农”问题重要,更鉴于“三农”问题众说纷纭,作者认为仅靠“优农扶贫”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在小生产农业体制下“让农民富裕起来”,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业集体化”是比小生产农业更落后的生产方式,不能再重复小农经济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封建主义,正是中国“三农”问题症结所在和长期没法解决的根源因此“三农”问题的出路是:进行农业生产体制改革,从传统小生产农业转变为以深度分工协作为特征的社会化大生产农业;消化农民阶级,即随着城市化,农民进城以及农业社会化大生产农民阶级逐渐消亡,代之以占人口5%左右的农业工人,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理论视野》2007,(6):64-64,F0003
批评少数党员不信马列信鬼神;如何看民主社会主义;正视小农经济的局限性;中国1.5亿亩耕地遭污染;社会发展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6.
略论合作化初期党对农业问题的三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农业问题的三点认识,既有来自苏联的影响,也有自己的总结,这些认识成为党加快推行农业合作化的理论前提和基点.重新审视和正确评价当时的认识,对于我们今天准确把握"三农"问题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高磊  张媛 《中国检察官》2013,(13):78-80
一、传统"无讼"法律文化概述及其产生的根源解析"无讼",是相对于诉讼而言的,"无讼的直接含义是没有或者说不需要争讼(诉讼),引申为一个社会因没有犯罪而无需制定和实施法律或者虽有则搁置不用。"[1]中国传统的"无讼"法律文化观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出于阶级统治的目的,使民不争,维护社会的安定,而培养的一种法律意识。该法律文化产生的历史原因,总得来说在于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和儒家"德主刑辅"的立法思想,而架起它的物质基础则是一  相似文献   
8.
小农经济到农村集体经济再到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经历了三次变化,在每一次变化中,村民的劳动积极性都得到了释放,但由于制度安排自身的缺陷,新的问题也同时产生。农村集体经济运行过程中,由于监管制度不到位以及分配制度不合理,使得劳动生产率长期在低位徘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由于单户作业阻碍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从而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受到负面影响。传统意义上对耕者有其田的理解是土地所有者与土地使用者合二为一,但事实表明这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耕者从土地上获得更多收益,农民的生活保证预期不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在城乡二元经济格局被打破的情况下,土地撂荒问题非常严重。因此探索耕者有其田的新的实现方式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土地入股和农村工业化就是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李海新 《河北法学》2007,25(6):120-124
在我国农地制度的变迁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农地关系法制化放在调整社会经济关系、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地位.我国现行农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农地制度仍具备小农经济的特质.通观世界,小农经济在欧美较早得到改造,在西方社会改造小农经济的现代化过程中,法制化成为农地制度变迁的最直接最明显的推动力量.我国农地法制化的基本方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现行农地法规;保障农地资源与农民的安全,明确界定农地的权利主体.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尤其爱读史书。在他的文章和谈话中,时常触及历史的话题,闪烁历史的智慧。以至在他身后的一段时间里,有人说毛泽东引用的中国历史典籍远远超过马列著作,他在全国解放后的兴趣始终放在中国历史典籍上;甚至说在他身上沉淀着植根于闭关自守的小农经济与封建宗法制度的中国传统文化。这种评价显然失于偏颇,也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