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是一种何等闲适的生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一种何等平静的生活。然而滚滚红尘,碌碌生活扰乱了心灵,真正的平静渐行渐远。点一盏孤灯,在午夜都市的上空,审视白天的烦乱与困惑。  相似文献   
2.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都是日本传统美的书写者,川端阴柔,三岛阳刚,他们如冰菊与钢刀一样在两极维护着日本的传统,这体现在他们对自然、死亡和两性的态度上.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等能超越对西洋的模仿,转而对日本传统美进行挖掘,扎根古典,沐浴欧风,将日本的古典美提升到新的境界.川端和三岛正是在西学与日本传统的合流中寻找自己的源流,最终在日本传统中发掘出了自己的根,同时又依据自己的个性,发挥各自的个性和个人才能,将自己汇入日本文学之潮流中,他们也将和日本的传统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3.
戎琦 《传承》2012,(21):64-64
从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至今,在这个以西方作家为主的得奖者行列中,除了刚刚获奖的中国作家莫言,还有几位亚洲其他国家作家的身影,他们是印度诗人泰戈尔、以色列作家阿格农、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泰戈尔:世界的东方诗哲19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给了亚洲作家,印度诗人泰戈尔(1861-1941)。这位出生于加尔各答、少年游学英伦的翩翩才子精通文学、哲学、音乐,作品遍及诗歌、小说、戏剧、歌剧,尤以诗歌称名。早期抒情诗集《暮歌》(1882)、《晨歌》  相似文献   
4.
商雨虹 《东北亚论坛》2006,15(6):120-124
新感觉派运动在日本文学史上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消失了。但川端康成却被认为是完成新感觉主义的唯一的一位作家,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川端康成把新感觉派贯穿始终、成为新感觉派最为成功的作家的主要原因是:川端寄予新感觉派运动的期望主要是在思想方面。即在新的表现当中寻求人生新的救济、找到人类超越死亡的方法。这与新感觉派的其他成员一味地在感觉的表现当中寻求文学的意义从根本上不同。贯穿整个新感觉派时期的川端的文学理念是对人类生命的关注,是对人类超越死亡问题的关心。纵观川端的整个创作生涯,这也是川端文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田鸣 《外交评论》2002,(2):76-80
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 ,会发现其故事情节的展开 ,往往与现实生活中某地真实的自然风貌或风土人情交织在一起。因此有些日本学者将此称之为“纪行性”表现手法。本文通过对《伊豆舞女》等几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纪行性”因素的考察 ,尝试探讨该创作手法为作品带来的艺术效果和作家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7.
生态审美观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形态的审美观念。生态美学主张更为可行的“生态人文主义”与“生态整体主义”,兼顾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川端康成虽是20世纪早期的一位作家,但在其作品中却超前性地具有“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在其小说创作中常以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为背景,以丰富多变的季节转换为衬托,去展现无限生机的人性自然,塑造了一个个自然之子形象。同时,作者从整体主义思想出发,对现代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深感忧虑。他的生态审美意识既来自于对传统的继承,也是对传统的超越,对当代作家的创作及读者的审美倾向都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忧伤的质量     
看《歌手》,李健在评价迪玛希的时候,说了一句"他的忧伤很有质量",他说迪玛希的眼睛里有光,有不同于他年龄的故事,那里面有深深的忧伤。本来是一句调侃,我却听出了不一样的东西。忧伤也可以有质量吗?我想是的。多少美妙的诗和歌都弥漫着忧伤的味道,让我们痴迷不已。把忧伤变成诗,把忧伤变成歌,这都是有质量的忧伤。  相似文献   
9.
川端康成以在东西方文化的坐标上寻找到独放异彩的光芒之点著称。他的作品中散发着浓浓的日本传统气息,也渗透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川端康成文学从宇宙观、道德观、艺术观三方面反映了儒家中和思想内涵,映照出川端寻求茫茫宇宙间超越时空的感人力量,贯通着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追求,体现了对人性本能的尊重和对生命之光的赞美。  相似文献   
10.
姜雨 《南风窗》2012,(22):91-94
川端康成开始,莫言走向与"载道"相反的文学道路,并在短暂的实验后,重新回到农村叙事中,忠实于作为一个农村知识分子的真实体验和观察。他最大的野心在于重建自己的民间叙事,在他的文学世界里,充满怪力乱神,充满凭借野性和充沛生命活力生存的主人公们,用各种技艺、本能和心机维系家族或者灵魂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