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4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46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张志祥 《群众》2023,(11):35-36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从一体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宏伟视野,为高职院校加强关键能力建设、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内在导向要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院校为引领,着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发展能力,努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努力在实现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广阔道路上敢为善为、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3.
民法典的出台,以编纂法典的立法新方式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新篇章。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工作专班的全体同志,秉承法工委"坚定、奉献、团结、严谨"的委训,弘扬法工委"苦力班子"的工匠精神,尽心竭力当好民法典编纂工作的"调研员""情报员"和"服务员"。  相似文献   
4.
马吉芬 《奋斗》2021,(3):12-14
党中央对劳动模范的尊重与表彰,对劳动精神的崇尚与弘扬,对大国工匠的宣传与赞誉,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日益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目标。对"三种精神"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为推动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丰厚滋养和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5.
6.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2020年5月28日,人民大会堂一声铿锵有力的"通过!"宣告这一美好愿望终于成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从2015年3月正式启动到2020年5月最终通过,民法典编纂工作跨越五个年头。这一浩大工程的背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定政治立场,胸怀法治信仰;他们以人民为中心,凝聚最大立法共识;他们秉持工匠精神,不断创新立法技术;他们在1800多个日日夜夜中挥洒汗水、辛勤耕耘,为民法典编纂贡献了光和热。他们,就是民法典编纂工作专班的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7.
资讯速览     
十蝘举办知识竞赛活动锤炼组工干部“工匠精神”近日,十堰市委组织部举办“业务大比拼”知识竞赛活动。重点开展理论大学习、思想大讨论、课题大调研、业务大比拼、业绩大展示、成效大检验六大岗位练兵活动。下一步,还将组织机关干部到联系点围绕乡村振兴进行1次调研,每周一开展1次业务讨论交流,每月安排2个科室上台宣讲组工政策,年底安排各科室以PPT形式展示全年工作业绩,组织2次专项业务闭卷测试。  相似文献   
8.
陶华 《创造》2015,(11):80-81
认真、坚持、专注、精益求精,是一种态度.一个讲求态度、有情怀的人,绝不会允许自己粗制滥造、敷衍了事.真正有态度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会更出色、更优秀.也正是因为这份态度,成就了一种称之为工匠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正乍一看,不少人会觉得老调重弹,做人做事自然要当敢作敢为的"铁匠",不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木匠",更不可学"和稀泥"当"和事佬"的"瓦匠"。然而,这些针对作风建设问题的形象比喻,与具有工匠精神的"铁匠、木匠、瓦匠"并非一码事。"铁匠"无疑是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担当,打铁过硬。但要具有工匠精神,不仅要学"铁匠"正人先正己的品格和敢于碰硬的工作作风,更重要的是学习"铁匠"的精到功夫——把握火候,学会  相似文献   
10.
工匠精神集中表现为对职业的忠诚敬畏,对事业的坚定执着,对产品的精益求精,对未来的勇于创新,工匠精神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弘扬工匠精神,建设技能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应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成都职业院校要充分认识弘扬工匠精神、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端正办学指导思想,调整完善人才培养目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完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强化工作举措,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营造工匠文化,形成培育现代工匠的良好氛围,为成都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